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创新“群星”保安全

2019-01-14 09:00:3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秦 涛 本报 贺 勇 张雨思

近日,麻城工务段新县线路车间王建国携带一台多旋翼无人机,对京九普速线路进行巡查,采集线路高清影像资料,排查线路设备故障。运用科技手段代替人工巡线的方式,大大减轻了工作量,扩大了巡查范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该段“李星创新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保安全的又一个有效探索。

琳琅满目的创新成果、光鲜艳丽的荣誉证书、催人奋进的工匠故事、紧张有序的技术攻关……走进地处大别山深处的麻城工务段“李星创新工作室”,创新创效活力扑面而来。该段秉承“立德树人、技能为本、笃学创新、全面发展”的理念,以全路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李星为技术带头人,2015年成立了“李星创新工作室”。

该段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技术优势,破解线路养护、桥梁维修、钢轨焊接和钢轨探伤工作中存在的难题。2016年,作业人员检查钢轨发现存在热焊带孔焊螺孔长大裂纹隐患,李星立即奔赴现场,对照伤损标本进行认真细致分析,提出“改变探测角度+提高灵敏度”的探伤方法,成功发现3处类似的伤损。随后,他带领探伤QC小组开展“制作钢轨静弯顶断装置”“驼峰减速顶探伤方法”“制作钢轨探伤伤损图谱”等课题攻关,并获得成功。其中,驼峰减速顶探伤方法的应用,使驼峰线路的探伤覆盖率由65%提高到100%,有效保障了驼峰线路的安全。

该段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采取签订培养合同、组织业务学习、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培养更多的技术尖兵。目前,“李星创新工作室”有成员12人,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5人被评为全路技术能手、6人被评为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能手。

“李星创新工作室”围绕安全生产的难点、焦点问题,定期下任务、交课题、压担子、促转化,形成了攻关不止、创新不断的浓厚氛围。针对线路检测难点,工作室朝阳QC小组探索利用精测网、添乘仪、轨检小车、精准仪、无人机等科技手段,监测线路变化数据,确保线路设备时时受控。针对高铁线路长波轨向不良造成的晃车病害问题,工作室成员刘宏谱带领攻关小组,历时两年经过三代改进,研发了高铁钢轨弯曲测量装置——棘轮弦线。针对技术更新带来作业变化的问题,工作室成员路文艺、罗江江等人编写《线路工作业指导书》《钢轨探伤伤损图谱》《改善高铁FC型扣件预埋底座修复质量》等,引导职工规范作业……一项项成果赫然在列,一个个成功的背后写满了干部职工的汗水和泪水。

创新没有休止符。“我们将沿技术创新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发挥工作室的平台优势,以课题研究和应用为载体,集中大家的智慧,不断开展技术改造、降低成本、管理创新和技能培训,为确保铁路安全贡献力量。”李星对技术创新充满了激情和热情。近年来,“李星创新工作室”先后开展技术创新45项,获得国优成果1项、部优成果2项、局优成果15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