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中铁八局电务公司乌鞘岭特长隧道施工侧记

2019-01-02 12:05:0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朱超俊

“十月以后,乌鞘岭隧道就进入了冻土施工时期,电缆沟开挖进度十分缓慢,这两天已经开始下雪!要想完成这施工任务,显得愈发的艰难。”驱车从兰州赶往武威的途中,项目总工邓孝波紧锁眉头。

乌鞘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是祁连山东延冷龙岭的分支。山上的年均气温在零下2.2摄氏度左右,气候变化无常、环境极为恶劣。由于山上光秃秃不长草,时常白茫茫一片雪,故被当地的藏族群众称为“哈香聂阿”,意译过来即“和尚岭”。

11月底的武威,刚刚遭受了沙尘暴“洗礼”,笔者一行结束了十多个小时绿皮火车的路程,才站在距离武威160公里外的兰州土地上,粉尘便不请自来,飞速入侵肺里。泥沙黏在鼻腔和喉咙的感觉让原本感冒的同行伙伴们十分不适,离开成都平原来到暂且称之为高原的地区,格外加重了病情。

到达项目驻地打柴沟镇,正好遇见作业队长龙富平,他刚从车站开完当日施工总结会归来,日行一百多公里,往返于乌鞘岭隧道和龙沟之间,奔波在施工现场和车站,是龙富平每天风雨无阻的坚持。他已经在中铁八局电务公司工作了三十年,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工人”。他有着无数头衔,例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职工”,但我最感兴趣的其实是——“最不懂理论的操作能手”“精通外专业的通信工”。

“要说书本知识,别找老龙。但如果找不见或是处理不了故障,喊一声‘老龙’上场,故障就能立马‘束手就擒’。”这是同事们对老龙的评价。在项目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各专业交叉施工也练就了老龙多专业并行的强大业务能力。在许多年轻人看来,“老龙”就是他们心中的“工匠”。

我问老龙,“乌鞘岭隧道施工艰苦吗?”他憨厚一笑,“苦,咋个不苦,每天室外施工鼻涕都冻成冰了......哎呀不说了,我又要开施工预备会去了”,他转身出门,又突然回头对我说“再苦,活也是一定要干的”。看见他回眸那个坚定的眼神和挤出皱纹的笑脸,我顿时鼻酸语塞。

据项目经理陈礼友介绍,打柴沟至龙沟区间的天窗常常被安排在夜里十一点至次日凌晨四点之间,白天是忙不到头的施工准备工作,晚上又是紧张的天窗点施工。由于睡眠不佳,老龙的眼睛里,时时都充斥着血丝。

稀松平常的晚饭时间,大家照旧开起了玩笑,工程部技术员李定友今年31岁,还没处对象,成为了项目部的老大难问题,项目经理打趣说“等干完这个工程啊,放你一个月的假,赶紧找个对象去1大家欢呼哄笑着出谋划策,“你呀,要主动一点”“脸皮要厚”“多跟姑娘聊天,别一见姑娘就脸红”,唯有李定友本人默默微笑不语。

同事眼中的李定友,是一个朴实敦厚,特别能吃苦的技术员,综合部员张治回忆:“有一次,李定友发高烧不肯看医生,说不愿意耽误天窗点施工,我说代替他去,他又坚决不让,说这是第一个分割点施工,十分很重要,非要亲自盯控作业。看着他瘦弱的身躯,踉跄的穿好衣服出门去,当时觉得十分心酸,却又动容,我想,正是有这样忘我付出的前辈,企业才得以蓬勃发展”。

乌鞘岭东临黄土高原,北通河西走廊,南靠青藏高原,西接两疆盆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直都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进入隧道施工必须先办理相关准入证件,且乌鞘岭隧道属于国家铁路要害部位,项目施工负责人不断提醒笔者一行在隧道内要注意的事情。晚上十点二十,我们随施工人员登上了轨道车。乌鞘岭特长隧道单线长20.05公里,人身安全是施工安全工作重点卡控的部位。二十多公里的隧道,通信不畅,每一个作业点的盯控人都紧绷一根弦,生怕疏忽遗留人员在隧道内,后果不敢想象。

十点四十,轨道车到达了第一个下车点,戴上防尘面具,借着灯光,我看见如雪花一样飘飞的粉尘,这是我对特长隧道施工艰辛与不易的最初印象,隧道两头压抑的黑暗,完全看不到出口。不一会儿,除口罩以外的皮肤已经蒙上一层黑灰,作业人员在短短的天窗点时间内,竭尽全力把当天计划的工作量完成,领工员一丝不苟的督促着作业人员,时而几声吆喝,让沉静的隧道变得活泛起来。项目经理陈礼友在隧道内来回度量,对各个作业点的施工进行检查复核,用项目部员工的话说,“陈经理真的太拼了,就算没有天窗点施工,我也从来没见他12点前睡过,事事都认真负责,给我们树立了工作的榜样”。

一点半,上行线天窗结束,一群人在漆黑的隧道内等着轨道车自龙沟运行回来将我们“捡走”。这两个小时尤为难熬,乌鞘岭的下半夜,漫长寒冷,站着都快睡着的我忽然被隧道一阵寒风惊醒,看着周围的工人,相互倚靠坐在地上打盹,心中难免生出怜意。从前的我哪敢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下久待,甚至睡着,似乎经此一回,我也不再怕天黑。张治前来同我聊天解闷,问及他谈了三年多的女友,他无奈说道,“耍脱了(分手了)”,2017年,因为女朋友说想定居成都,于是他计划着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毕业就来到中铁八局电务公司上班。结果一个月培训课程结束后,他又被分回了自己家乡甘肃武威的项目部。女友嫌他工作太忙,尤其隧道通宵干天窗更是联系不上,对自己关心不够,两人和平分手。

“难过吗?”我问。

他埋头,“你知道我家就是武威的,每天坐着项目部的车出去办事都从家门口过,却从没回过一次。分手后我打电话跟母亲说了这事儿,母亲让我回家,换个工作。”他顿了顿,“但是,我就想好好的活,有朝一日在成都混出个头......”

“数过家门而不入”,真实发生在每一个工程人身上。

老工人兢兢业业,传承工匠精神,年轻员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有思想,在这样的项目部,人人都会拥有光明可期的未来。

浩瀚宇宙中,每个工程人都是一颗渺小星球,倔强地散发微弱又独特的光芒。在这寒冬料峭的乌鞘岭,工程人的故事还在继续发生,我们的生活也在继续前行,也许没有人为你驻足停留,但你的热血青春会被乌鞘岭永远记祝

可爱的工程人。

还是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