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观《我奋斗·我幸福——飞越安宁河》

2019-12-04 22:23:2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闵宇亮

2019年7月30日,在中铁二局497名铁路建设者凝心聚力,历经1019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下,黄水安宁河双线特大桥正式合龙,最终如期完工。这标志着

50年前新中国建成被称为“人类战胜自然的三大工程”之一的老成昆铁路没能跨越的“天堑”——安宁河,在此刻终于被秉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路先锋精神的新一代二局人成功飞跃。

2016年4月,48岁的李德玉成为中铁二局成昆铁路复线峨米段黄水安宁河大桥项目技术总负责人,面对地质复杂、洪水汹涌的安宁河,纵使拥有20多年丰富铁路建设经验的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欲修大桥,栈桥先通。栈桥的修建就是他面临的首要难题。众多旋挖钻施工单位一看到现场艰难的作业条件,

扭头就走,直呼根本没法干;面对此番困境,李德玉辗转难眠经过多日探寻,结合以往丰富的施工经验敲定最终施工方案,他组织现场人员每天加班加点地赶工,整个工程现场每个人每天吃饭的时间不超过8分钟,经过1个月努力终于赶在汛期到来前完成了栈桥的搭建,大桥主体的施工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浩浩荡荡的洪水就汹涌而来,新修的栈桥被冲垮,大桥主体施工陷入全部停滞状态,李德玉刚略微放松的神经又重新绷紧了,越来越紧张的工期像山一般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然而他却不能放弃,因为如果放弃,那就意味着今天的铁路建设者在这个天堑的面前再一次低头。李德玉当机立断,每天通过西昌气象局、水文站、电站收集气象信息,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安排三班作业、轮流搭档、轮流值班重建加固栈桥,争分夺秒与天气赛跑,历经2个月的时间完成栈桥的重建。然而工程竣工迫在眉睫,李德玉和他的团队加大施工机械设备、作业人员的投入,大桥主体工程迅速往前推进;再次经受住洪水的考验,高强度混凝土的严重不足又成为新的难关。

高铁所用的混凝土基本上全是高性能混凝土,对配合比等指标要求极其严格。混凝土的配合比拿不出来,现场浇筑就无法进行。面对如此紧张的工期,作为西昌制梁场施工生产负责人的杜映平内心万分焦灼,在充分了解配合比调制困难的原因、试验人员不足等情况后,他雷厉风行协调好人员、材料;杜映平与同事们连续工作24小时,经过58次反复试验,符合标准的混凝土终于被调试出来,黄水安宁河栈桥也终于恢复了施工。眼看着安宁河大桥即将合龙,杜映平内心百感交集。工程艰巨、环境复杂、生活艰苦,但士气高昂,这是他的父亲杜仕钦作为第一代成昆铁路建设者对成昆铁路的总结;杜映平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对成昆铁路之艰自是明晰,然而他毅然决然地作出了和父亲当年一样的选择,成为中国铁路建设者的一员,“老成昆”有父亲的参与,而“新成昆”的建设有自己的一份贡献,这就是一种传承;而此刻完成父辈50多年前未完成的使命,用最坚实的混凝土让这座大桥跨越安宁河,这是最令人振奋的传承仪式。

50多年前,30多万铁路建设者用血汗铸成了成昆铁路这条钢铁巨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技术水平;50多年后,以中铁二局为代表的新一代铁路建设者接过这面光辉而厚重的旗帜,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成昆精神是对开路先锋最直观、最生动的写照,体现了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展现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王广钟总经理铿锵有力的话音犹在我耳旁久久回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