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祖孙三代鹰厦情

2019-07-29 07:38:1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一条铁道线,三代护路情。鹰厦铁路从建设伊始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永安工务段职工张义兴一家三代守护鹰厦线桂口工区,只因一个承诺。

1951年,出生于安徽的张义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安庆巢湖剿匪,之后参加抗美援朝。其间,他在青川江、百仓里、龙门等地修建铁路、桥梁、隧道,从此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他跟随部队转战广西,参与修建黎湛铁路。1954年8月,张义兴从鹰潭徒步400多公里到达永安桂口,参与抢建鹰厦线。由于当时技术装备落后,战士们凭着高昂的革命热情,拿着风枪在隧道内作业。

1955年的一天,在开挖桂口元旦坑隧道时,大雨导致隧道透水坍塌,19名战友牺牲。张义兴在战友墓前悲痛万分。为了革命事业,也为了给战友们一个交代,他承诺要完成战友们未竟的事业。线路开通后,他主动要求留在桂口工区工作,守护战友用鲜血铺就的线路。

老爹英雄儿好汉。1972年,张少华接过父亲张义兴的接力棒,成为一名军人。由于长期受父亲的熏陶和教导,1977年,退伍后的他主动申请到桂口工区当一名钢轨探伤工。每次检查到益口、桂口等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着用鲜血和汗水筑成的线路、隧道、桥梁,张少华都感慨万千。他自豪的是老一辈人发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全靠人工肩挑背扛,建成了当时福建唯一一条出省大通道,促进了福建经济快速发展。而令他心酸的是,一些人为了修建鹰厦线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桂口工区隧道多,工作避车下道时过道较狭窄,加之早期探伤设备非常重,一旦下道不及时会非常危险。张少华曾与列车“擦肩而过”,但这丝毫改变不了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系在心间的责任。

1979年的一天,张少华进行探伤作业时,在1公里线路内发现3处重伤轨,受到上级部门通报表扬和奖励。“当时探伤设备虽落后,但我探伤的区段从没出过事1说到当年在桂口工区工作的情景,张少华满脸自豪。

追寻爷爷和父亲的足迹,孙子张国良1998年入伍,当年就参加了九江长江大堤保卫战,和战友一起救起4名落水百姓。2002年退伍后,他主动申请到铁路工作,来到爷爷和父亲曾待过的地方,在桂口工区扎了根。当时的桂口工区工作条件很是艰苦,买一次菜要吃一周,夏天没有空调,上面吹着风扇,下面睡着地板。一些年轻人见此情景想方设法调走,而张国良却想尽办法把工作干好。后来,为了让年轻人安心安家,桂口工区逐步改善了工作和生活条件。现如今,张国良仍在桂口工区坚守着。

张义兴对张国良百般呵护,祖孙两人感情极深。平日里,张义兴经常叮嘱孙子要干好本职、守住安全。2018年,南龙铁路开始验收施工,张国良被派到新线参与精调工作,巧的是南龙铁路“五跨”鹰厦线,其中一“跨”就在桂口工区管内。由于张国良工作表现突出,车间想聘任他为南龙车间工班长,可他仍选择留在鹰厦线上的桂口工区。

“抬头看着一列列动车从头顶越过,我能感受到铁路的百年巨变。低头看着这条老线,我耳边响起爷爷、父亲的叮嘱,激励我把好安全关1张国良的话铿锵有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