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大瑞“工匠”张志忠

2018-12-26 12:18:4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郝斌

2018年11月4日,“志忠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以张志忠同志为带头人的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一公司大瑞铁路项目张志忠,坚守大瑞项目十余年,是二十三局集团“大瑞精神”的代表。这次成立的“志忠创新工作室”将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横断高山、峻岭、高地热、高地应力”等重难点控制技术进行攻关,努力将项目管理规范年工作再延伸,为项目施工助力添能。

他是实至名归的“集团工匠”。2017年5月3日,劳动节假期刚过,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就举行了建局以来最隆重的颁奖盛典,以此表彰近年来在各个岗位序列上的先进模范。借着集团公司培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的东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大瑞项目部的测量班长张志忠从大山深处走出,身披绶带登上了集团公司最高荣誉台。

张志忠被授予的荣誉是“集团工匠”。认识张志忠的人都知道,这对他来说是实至名归的。在测量战线上奋战了三十八个春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正是张志忠的工作标签。在测量工作中,他不容忍几毫米的误差(虽然规范要求有误差允许范围);他对中国“北斗”、俄罗斯“GLONASS”、美国“GPS”、东盟“伽利略”等定位系统了如指掌;他知道一天中哪个时间段,甚至是哪个时间点的信号最强;他能够针对“闰秒”对测量系统作出精确的调整……张志忠一直以来都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测量,他经常说,测量工作是精细活,来不得半点差错。他教导测量人员,不但要勤于外业,更要精于内业,对测量数据和外业操作必须做到反复复核、换手复核,才能从源头上规避因测量错误给工程带来的损失。2016年,在大瑞铁路杉阳隧道复测过程中,张志忠发现原设计院提供的CPI控制点超出了规范要求的误差范围,虽然仅有6毫米,但是对于13.39公里的长达隧道而言,误差积累将在隧道贯通时导致隧道偏移40厘米。经反复核实后,张志忠将这个误差上报到设计院,设计院高度重视,特地经过3次实测后,最终采取了张志忠的测量成果,从而避免了隧道偏移事故的发生。这一年,张志忠被业主评为“大瑞铁路建设先进工作者”。

他是矢志不渝的“坚守者”。大瑞铁路2008年4月份进场,张志忠也就在那个时候来到大瑞项目。那时候的张志忠已经是一公司测量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人物”。大瑞铁路有集团公司施工难度最大、测量精度要求最高的隧道工程,所以安排测量工作负责人时,张志忠是不二人眩

张志忠清楚的记得来到大瑞铁路项目面临的第一个挑战:设计院提供的杉阳隧道和大坡岭隧道的测量控制点等级不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张志忠和其他技术管理人员意见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长达隧道、无砟隧道的测量难度太大,而且现有的测量仪器精度不够,稳妥起见,应该花钱委托设议院来复测。张志忠却认为,解决测量难题,为项目节省成本是作为测量人员的本职工作,不应该遇难而退。在两种意见相持期间,张志忠早已从其他项目借来四台精度较高的测量设备,带着三两个测量班的小同志,起早贪黑地忙活起来。结果仅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张志忠带领的测量班就在原测量资源的基础上,重新测量出高等级的控制点,圆满完成了测量任务,满足了施工等级要求,为项目部节省了成本。回忆起往事,张志忠笑言:“一方面我对自己的测量水平抱有十足的信心,另一方面,我确实心疼那几百万块钱的委托费。”

就这样,张志忠在大瑞铁路项目一呆就是十年。十年间,他走遍了标段内高山峻岭所有的角落,解决了大瑞铁路建设过程中无数的测量难题,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专业的测量人员。“隧道没有贯通前我不会走。”张志忠如是说。他深知精准测量对于大瑞铁路13公里长的隧道建设的重要性,而他也就把这份责任默默地一肩承担下来。

十年间,张志忠研究了各国定位系统的优劣,研究了GPS网平差,研究了无人机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学习新知识或钻研新课题是张志忠工作之余每天都坚持要做的功课。这很好的解释了近30多年来,张志忠的测量技术在一公司甚至在中铁二十三局无人能出其右的原因。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张志忠,在铁道兵时期就自学了从初中到高中的全部课程。1998年,他又自学basic语言,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工作实际优化了旧有的测量程序,编制了一套更为先进适用的测量程序,用于测量放样和水准平差,他将这套程序取名为“道路中线放样及平差计算程序”,这套新程序省人手,以前需要三、四个人配合的测量放样计算只需一人便能轻松完成;省时间,往常需一天时间的放样工作量,只需三四小时便可完成;误差小,程序可根据录入数据提供纠错反馈,极大的减少了误差率。此套测量程序经过多年的实际验证,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张志忠编制的这套程序一直被公司推广应用,近二十年过去了,至今仍发挥着余热。

他是默默无闻的领路人。不仅仅在大瑞,十年来,张志忠几乎包揽了公司所有新上场项目的前期复测工作,是名副其实的领路人。项目上场测量先行,如何保障新建项目全线的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成果?“让张志忠去1没有特殊情况,这便是答案。张志忠有技术,有能力,负责任又肯吃苦,每到一个新进场项目,他就带着两三个测量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十天左右便能完成全部复测任务,总是全线第一个标段完成。对于自己掌握的技术和本领,张志忠也从来不藏着掖着,到哪里就把他的知识传播到哪里。“企业是我成长的平台,为企业培养测量人才就是我的义务。”张志忠说。从CPI、CPII、CPIII控制点的复测,到如何处理卫星定位数据,如何将卫星数据转化为坐标等,教授新人,张志忠总是亲身示范、手把手的传授,毫无保留。多年以来,经他带出来的测量人员不下百人,为公司培养了大批高铁测量人才。

如今的张志忠“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年及耳顺、为测量事业奋斗了三十多年的他,仍然坚守大瑞铁路施工一线,跋涉在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用他从铁道兵时期埋头自学几何、函数的“新兵蛋子”,到如今高铁时代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测量“工匠”一直坚守着的那份“匠心”,影响着、鼓舞着十年来奋战在大瑞铁路战线上的每一位“大瑞人”……

张志忠在项目导师带徒活动上收徒.jpg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