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新时代踏浪前行

2019-11-19 08:29:0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下转3版

天安门西北约8公里,北京展览馆,“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通向历史的时空隧道:在展览时间线上的1959年部分,人民大会堂、北京站等北京市十大建筑的黑白照片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半个多世纪以前。

1959年9月15日,气势恢宏、风格独特的北京站建成并投入运营。北京站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也是当时的北京市十大建筑之一。建成至今,这个站《东方红》旋律的报时钟声60年从未停止。在旅客心中,它就是名副其实的“北京时间”。

春华秋实一甲子,砥砺奋进谱新篇。六十载钟声悠扬,六十载光辉历程,北京站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记录了中国速度的不断刷新;六十载流金岁月,六十载弹指挥手,北京站感受了这座城市的变迁,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时刻;六十载砥砺奋进,六十载铸就辉煌,北京站讲述一个又一个赢得旅客赞赏的故事,谱写出一曲曲“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华美乐章。

六十载流金岁月,

融入城市美好记忆

岁月如山亦如海,奋斗如诗亦如歌。北京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1年的京奉铁路正阳门站,即现在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车站陈旧的设备设施和有限的运输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旅客出行需要。

1959年1月20日,占地25万平方米的北京站破土动工。作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工程,北京站从破土动工到正式通车运营,仅用了7个月零20天的时间,创造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1959年开站前夕,毛泽东主席亲临北京站视察。随后不久,他亲笔为北京站题写了站名。从此,“北京站”三个大字伴随着《东方红》的悠扬旋律成为永久性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引人关注的北京站在科技运用方面创造了1959年的多项“第一”:一楼候车大厅的4架自动扶梯,在当时的北京是第一家;中央大厅上方的双曲扁壳穹顶为当时国内首创;进站大厅东西两侧及候车室内设置的4套电视询问系统和站台上供旅客使用的自动电话,当时在国内很少见。

北京站是“中华迎宾门”,从建成运营那天起,就成为首都北京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

如今,走进装饰一新的北京站站史馆,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展板带你回溯时光、触摸历史,向你诉说北京站的过去。

六十载砥砺奋进,

记录铁路高光时刻

改革创新是北京站奋进曲中永恒的旋律,一组组生动而翔实的数字清晰显示了中国铁路的发展速度,成为反映新中国交通变迁的生动缩影。

北京站从建站初期的日接发列车30余对、年乘降旅客700万人次,到2018年日发送列车136对、年发送旅客3496.8万人次;从建站初期拥有12条股道、到发线有效长度在490米至590米之间,到2019年的16条股道和8个站台、到发线有效长度最长达到740米。

1978年至2018年,北京站年旅客发送量由1459.8万人次增加到3496.8万人次,增长139.5%,铁路运输服务能力连上台阶,“人便其行”不再是梦想。如今的北京站,每1个小时就有近万名旅客出行,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达18.7万人次。

北京站是京沪铁路、京哈铁路、京承铁路、丰沙铁路、京原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等多条铁路的交会点,为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快速发展,北京站作为北京地区的大型客运站,客流高峰时期日均乘降旅客24万人次以上,行包发送量占全路的1/10,各项运输组织全面进入超负荷状态。面对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北京站干部职工知难而进,锐意创新,以挖潜扩能为突破口,开启了“以改革求发展、向科技要效率”的大幕。

一切为了旅客需要。1983年,北京站在2站台至6站台实施“东扩西延”工程,满足了旅客列车扩编的需要;1984年,北京站在二楼高架大厅东西两侧各建一座进站天桥,方便了旅客换乘;2004年4月,北京站在全路首次建成大跨度钢结构站台无柱雨棚,站台由6座扩展为8座,站台高度由0.7米增至1.25米……

每一次行动上的突破、每一次思想上的超越,都是北京站干部职工致力于打造一流客运站的责任积淀,都是对现代化客运站建设、经营管理发展趋势的准确领悟和把握。

(下转3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