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蓝天碧水间一根“青藤”

2017-07-06 10:27:31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片

(上接A1版)

面对多样化的生态环境给铁路建设环保、水保带来的极大挑战,2013年1月宝兰高铁甘肃段开工进场会上,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组织全体参建单位负责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使大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铁路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是宝兰高铁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大事。开工前期,兰新铁路甘青公司将科学规划临建场地,妥善处理弃土弃渣,严格控制对环境敏感区扰动,及时做好生态环境恢复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并确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最大程度减少水土流失、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最高质量建设一流高铁。

据兰新铁路甘青公司安质部副部长韩赟介绍,开工伊始,该公司副总经理周军带队,组织设计、施工单位会同甘肃省政府相关部门及市、县、乡政府有关方面负责人跋山涉水,踏遍甘肃管段355公里沿线的沟沟坎坎,对原设计的每一处弃土(渣)尝大型临时设施选址的合规性和可行性进行调研,及时变更满足不了铁路建设和地方发展的选址,重新确定合理的弃渣去向与大型临时设施选址。同时,该公司将环保、水保措施作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核的重点之一,要求公司工程部做好技术措施合理性、可操作性审核,安质部负责合规性审核,维护了环评报告与水保方案的法律严肃性。

兰新铁路甘青公司还将主体工程“首件评估”的做法运用到弃土(渣)场建设中,摸索形成了一个可以复制推广的“环保范式”。他们邀请天水市环保、水保部门对最初建成的麦积山隧道1号斜井弃渣场挡护设施和临时排水、弃渣方式进行技术评估和现场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先拦后弃、边弃边整、分级修坡、平整覆土、截排(水)相宜、坡面绿化、平台复耕”的渣场治理基本程序,确立了施工便道和临建场地“永临结合、严控范围、过程管控、工后恢复”4个关键。随后,他们及时组织各施工单位前来观摩学习,让麦积山隧道环保经验“走向”全线。

“范式”之外,还有“底线”。为纠正部分施工单位“重主体,轻环保”“先破坏,后恢复”等传统做法,兰新铁路甘青公司将“进场抓位置不准,过程抓有标不行,后期抓安全不稳,最后抓有标不达”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的“底线”,定期组织主管部门和现场指挥部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施工、监理单位的信用评价和激励约束考核中。宝兰高铁甘肃段建设期间,先后有9个施工单位因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灰牌15张、黄牌9张的处罚,同时信用评价也被相应扣分。

乘坐在宝兰高铁试验列车上,窗外高原和沟壑中不时闪现一块块麦田、一片片树林,犹如一抹抹绿色点缀于灰黄的画布之上。许多人并不知道,挥动画笔涂下这一抹抹绿色的“画师”,就是全线的铁路建设者。

在山多地少的天水,中国中铁十局集团宝兰高铁项目部利用牛背隧道出口约8万立方米的弃渣,填筑了麦积区东岔镇一处河滩地,按设计完成渣场防护、截排水、平整等工程后,在渣顶覆盖了约80厘米厚的复耕土,为当地新增耕地约36亩。这36亩地相当于当地近50人的耕地面积。2015年,这块由河滩变出的耕地已经交给村民耕种。

在宝兰高铁全线,像这样“变废为宝”的例子不胜枚举。项目建设过程中,兰新铁路甘青公司和西兰客专陕西公司严格落实本项目环评报告和水保方案,做好土地复垦、绿化、声屏障安装、排水等工作,把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仅甘肃段改造出的耕地就有3258亩,受到各级政府和百姓的好评。2015年11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参加黄河流域(片)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的代表在定西观摩宝兰高铁甘肃段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情况,认为他们的做法为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做出了新的榜样,并授予兰新铁路甘青公司“黄河流域(片)水土保持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6年10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组织各铁路局、各建设管理公司在宝兰高铁甘肃段建设现场召开全国铁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现场观摩会议,与会代表对宝兰高铁的弃渣利用工作给予肯定。今年4月,兰新铁路甘青公司作为唯一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在全国水土保持现场工作会议上介绍了水土保持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广泛认可。

中国铁建大桥局集团建设的麦积山隧道出口和小墁坪隧道进口的“门对门”生态环保工程是在甘肃段采访的最后一站。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山沟壑之中的天水市麦积区元龙镇佘家门村村民生活十分艰难,耕种的山地都在35°至60°的山坡上,务农需要爬山1个半至2个小时。这里山地里长出的玉米常被野猪吃得精光,久而久之,许多山地变成了荒地,真正可耕种的耕地人均只有四分左右。村民们还经常受水灾的威胁。宝兰高铁开工之前,这里多次发生水灾,冲垮了村里的学校、村委会、戏台,河谷北侧的34户村民只能一次次跑到山上避难。自从宝兰高铁开始建设后,这里变成了另一番景象。河谷南北两侧半山坡上的弃渣场,如今已经成了两块相当于10个足球场大小的绿色小平原。山民们一辈子都没想到,竟然可以在平原上耕种了。

中铁大桥局集团宝兰高铁项目部安质部部长刘一震告诉,为了确保这两个弃渣场变成复耕地,工程开工时,他们先将表土剥离,然后集中在三块存放地,撒上草籽和磷肥,进行养生近两年,生土变成熟土后,再进行覆盖。按设计要求覆盖土厚度不少于50厘米,他们却达到了80厘米,希望难得的土地更加肥沃。

佘家门村村委会主任张建泰听说前来采访,特意从村委会赶到现场,拉去家里做客,如数家珍般讲述宝兰高铁实施生态环保工程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他告诉,这两块小平原都分给了三四组村民。河谷南侧的平原,今秋可种植3000棵花椒树,河谷北侧的平原日光充足,留着明年种玉米。河谷筑起基础深2米、高5米的防洪坝后,村民们再也不担心洪水的来袭,不少村民都在盖楼房。在中铁大桥局集团的帮助下,健身广场正在修建之中。他还动情地告诉,过去村民们常年喝的都是河沟水。1989年,他带领村民上山伐木,用换来的钱建成了自来水管路,2005年,自来水管路破损,由于缺少维修资金,村民们在河谷里挖了个蓄水坑,又喝起了河沟水。2013年,中铁大桥局集团来到这里后,出资18万元,帮助村里建成了1400多米长的自来水管路,村民们为此专门立了个石碑。“因为不知道是哪个单位建的,石碑上面只刻了8个大字:宝兰高铁,路地共建。”说到此处,42岁的张建泰眼里泪花闪烁。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