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将军冢里话变迁——论话剧《将军里》

2018-08-09 17:05:5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邹姣

伴着具有浓厚北京味儿的《北京土著》单曲开唱,切一片西瓜四五两,真正的薄皮脆沙瓤,当四合院的茶房飘着茉莉花儿香,夏天的炎热全部被遗忘掉......我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坐下,2018北京故事——《将军里》话剧开演。

北京站东侧,CBD南侧,有一片地方叫做忠实里,以前叫做将军坟。这里北临通惠河,南侧是铁路线,头顶上是立交桥,每天噪声不断,水电市场会出问题,私搭乱建严重,被誉为“京城第一棚户区”。这里的居民们盼着早点拆迁,能过上好日子。

每一次的拆迁消息都会引起忠实里不小的风波,大家盼着早点搬迁,但到了签约的时候,又因为各家各户不同的原因纠结着。政府的阳光搬迁工程是大好事,但是却像一声炸雷,炸出了每个平静的小家不平静的一面。

开出租的父亲第一次发现18岁的女儿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甚至对于自己的决策有了批评;夫妻之间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还能保值团结一致吗?平时被老母亲从早骂到晚、不务正业的胡同串子,在关键时刻感受到了母子情深。

最难割舍的是老人们对于这片熟悉地区的感情,对于老物件的固守。他们看着北京的拆拆建建,为城市的发展欣喜激动,也为失去的城墙、牌楼遗憾感伤。对于位于忠实里的小破庙——“三忠祠”,是去还是留?是发展还是坚守?这像是一道意味更深的思考题,留给了生活在古都的人们。

政府最终让大家都搬进了新家,忠实里变成了大公园,三忠祠修葺一新,继续颂扬着大英雄、大将军的风节与风骨,但从搬迁的前前后后的许多家长里短、对于三忠祠的不同态度,却能引发我们对于亲人更多的理解,对于我们生活的城市、我们心中的信念更多的思索。

生活中的苟且,时常如同波浪一般,千遭万遭地吹打着我们的肉体与灵魂,而我们却习惯地用心中的那一丝留恋与守望,去抚慰这不平的海面。但当有一天,这苟且的矛头指向了我们心中的那一片留恋与牵挂之时,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与选择呢?

剧情配乐从一开始的《北京土著》、赵丽蓉《如此包装》,到“北京交通频道”、地铁2号线的语音播报,以及北京站的整点报时钟鸣声,无不传达着忠实里胡同里儿的缩影,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味、胡同里儿的家长里短、地方特色的北京俚语“擀面杖当箫吹——有心没眼儿”、“裤裆着火——当然了”、“被子里放屁——能文能武”等等,让观众们爆笑连连。

话剧《将军里》有别于其他传统历史剧,特别接地气,充分反映了北京当下的政策,社会现状,更反映了新时代首都底层市民的生活的窘迫,他们的心态,即便是老北京人心里可能也曾经有过莫大的苍凉感与不安全感,甚至是难以启唇、不愿正视和承认的卑微感。凭心而论,置身于北京这座繁华的首都,欲望总会压迫得使人窒息,话剧《将军里》,让观众们在剧中找到了首都生存的认同感和悲哀,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了北京,了解北京人。整场剧看下来让人感觉五味乏陈却又哽咽在心,爆笑连连却又感人至深。

晚上9点半,剧终人散,广安门外大街上高楼林立,立交桥面在灯饰的点缀下显得更加妩媚动人。轻声叹息,我径直走向一公里开外那58平的窝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