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漫漫广珠线,奔波第一人

2018-04-02 00:11:4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刘明明

“你给我把这口井预留的光缆全部抽到马路对面去,这口井用厚钢板盖住,封水泥。”主任梁永章正和负责江门站站改施工的中铁四局项目经理沟通着通信光缆的防护问题。

恰巧当时我也在施工现场,处理完毕后,主任让我回去。返回工区,站在三楼的窗前,我远远看见梁永章才刚刚从现场离去。十二月的寒风凛冽刺骨,梁永章削瘦的背影在寒风中更显单薄,他停下来,再次确认现场附近没有通信光缆的安全隐患后,才缓缓离开。

主任书记一人担

2016年8月,前任车间主任因工作变动,调离本车间。时任书记的梁永章临危受命,只身一人担当起主任和书记的双重职务来,这一干,就是一年半。这五百多个日日夜夜里,梁永章既管生产安全,又抓党建工作。常常是白天在外面与施工方商讨完现场事宜,晚上又赶回办公室写车间党支部的会议记录。我们车间很多人都知道梁永章有晚睡早起的习惯,每每早上六点钟,当我们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已经从宿舍出门,一个人走路去车间。而很多时候,却因工作上的事情太过繁杂,凌晨三四点仍然辗转难眠。记不清从何时开始,大概是几个月前,我注意到主任的头上多了些白发,发色明显已不是原先的整片黑,整体发色变得有些花白。这个近五十岁的广东男人,身兼双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上,虽然妻儿老母都在广东,却难得抽时间照顾家庭,难得有机会陪伴家人。

“天鸽”抢险勇当前

2017年8月23日中午前后,台风“天鸽”于珠海登陆,风雨过处,天地变色,鬼哭神嚎。江门南通信车间江门至高栏港区间,六十余公里的铁路光缆通道均在其影响范围之内。24日清晨7时,梁永章迅速出动,带领车间和江门南通信工区职工全力奔赴受灾最为严重的斗门至高栏港区间。

我和工长陈强将驻站联络员送往斗门站后,便立刻赶往直放站27。从直放站27附近上了铁路桥,远远看见同事已经在前面两百米的地方开始抢修了。走近了些,我发现护栏外的电力标杆上,一个身着防护服、腰系安全绳的身影正弯曲着身子,费力地用钢锯来回拉锯着断裂的桥槽。那时的我,心中很是纳闷,这么辛苦的活到底是谁在做?直到走到近处,才看清,那人正是梁永章。心中立时涌起一股敬佩之情。因为铁路桥护栏外每隔三四十米就有一座电力杆塔,而通信光缆桥槽遇到电力杆塔就要从它的外侧绕过,这样一来,人蹲在桥上就完全够不着桥槽了,所以电力杆塔外的桥槽最难抢修。只见他双脚吃力地踩在45度角的杆塔钢架连接处,弓着腰,累了就背靠护栏休息一会儿,汗水早已浸湿了他的头发和衣服。反复多次,梁永章终于解决了这个点的桥槽隐患。现场情况不容乐观,重灾区段的光缆桥槽大面积断裂悬空、翻转移位,悬空翻转的槽道拉扯光缆,严重危及通信光缆的安全。“用绳索将槽道吊起,锯断移位断裂的槽道,一定不要拉伤光缆1抢修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梁永章带着大家跟老天抢时间,中饭就是简单的八宝粥加面包来充饥,没有休息的时间,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桥槽断裂点是否会危及光缆。抢修工作一直进行到25日晚上九点。夜幕再次降临,连日来的抢修工作终于接近尾声。舟车劳顿,人困马乏。一行人打算从珠海西站货场附近下桥,下了桥还需走上两公里的路肩才能到汽车可以开到的位置。这时高栏港通信工区的郭志恒却出现了脱水状况,步履蹒跚,一行人带的水已经喝完了。“小郭啊,再坚持一下啊,你看,前面马上就到了。”梁永章指着前面的公里标鼓励着郭志恒,可我知道,其实还有一公里多。但是人在困难时候,有希望总是好的,哪怕那希望是由谎言支撑的。

搬运电池先士卒

2018年元旦期间,梁永章留守车间值班。这三天电力车间每天都有停电维修计划,而且停电时间长达8个小时。基站21的蓄电池因老化严重,根本支撑不了那么长时间的供电。梁永章果断决定带领工区的值班人员和司机,赶在停电前将新到的蓄电池搬运到基站21进行更换。基站21地处半山坡,周围杂草丛生,坑洼不平,地形非常复杂。汽车开到的地方距离基站还有一百多米,而蓄电池重达一百多斤,搬运难度很大。到达现场后,梁永章二话不说,和工区值班人员小蒋抬起一块蓄电池就走,中途停下来休息了三次,才总算搬到了基站门口。搬完两块后,梁永章让小蒋休息,自己又和司机小蔡继续搬运。三人忙活好一阵子,终于将新电池搬进基站。可新电池安装完毕后,旧电池还要再搬回车上埃梁永章撸起袖子笑言:“咋了,一个个年轻人就不行啦?我都快五十岁的人了,可比你们还扛得住哩。”说罢,他走向了一块旧电池。终于一切妥当后,四人坐在基站21前的水泥地上休息。梁永章似乎颇感疲惫,我看见他,坐在地上,将头沉入双臂,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

电影《阮玲玉》中有一句话:“人有时候是很软弱的,但我们也希望见到坚强的人。”当疲惫的身躯不足以支撑坚强的意念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带领大家走向前方。作为一名铁路人,梁永章就像一面鲜明的旗帜,引领着员工不断向前迈进,奋勇拼搏。在人生的洪流中,他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他用自己不算年轻的身躯撑起了广珠货线安全维稳的脊梁。

  (刘明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