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巍巍宝塔山 殷殷铁路情

2019-09-30 08:01:4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杨精铨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张志威为中国铁

9月27日,穿透微寒的薄雾,阳光投射到宝塔山下延安工务段延安线路工区的小院里。《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小分队来到这里,参加了一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在洪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熠熠生辉。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冲破重重封锁到达延安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从那时起,延安精神就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延安线路工区1992年建成以来,职工们自发组织升国旗、唱红歌,一代代延续至今。

跟随工区工长王钧,来到了他负责养护的宝塔山隧道和新宝塔山隧道。在宝塔山隧道口,王钧哼起了陕北民歌《信天游》。他说:“巡查线路虽然是养路工的日常工作,但我第一次晚上走进宝塔山隧道时心里还是很害怕。”

19岁那年,王钧第一次深夜巡道,由于天寒地冻、隧道湿滑,那些平日里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的轨枕仿佛在跟他开玩笑,差点把他绊个跟头。为了壮胆,王钧提高嗓门,一路吼起了《信天游》。刚工作时唱这首歌是为了给自己壮胆,现在唱这首歌,王钧觉得有一份光荣的使命在里面。这份使命是扎根在铁路人心中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也是父亲对自己的嘱托。

“在儿时的记忆中,宝塔山就是延安。”王钧的父亲王永民与共和国同龄,从小听长辈讲延安革命故事,特别向往宝塔山。1970年进入铁路工作后,王永民先后转战阳安线、西延线、神延线,最终来到了延安,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陕北铁路人。

20世纪90年代初,没有液压捣固机、没有电动捣鼓镐、没有齿条起道器,王永民跟工友们一起,背着干粮、肩扛洋镐、手提铁锨,8人一组,抬着12.5米长的钢轨,一步一步丈量着2201米长的隧道。“当时的工作就是铺轨,我们没日没夜地干,心里憋着一股劲,累了就睡一觉,第二天又精神饱满地走上线路,继续铺轨。”他说。

令这位在铁路工作了35年的老职工最引以为荣的就是主动请缨参加了宝塔山隧道的修建任务。这条前前后后整整修了3年的隧道,见证了王永民的汗水和青春。

如今,王钧子承父业,接过了养护宝塔山隧道和新宝塔山隧道的重担。“父亲干养路工时,铁道线上跑的是绿皮火车。现在,老区已经开了动车,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延安观光。工作20多年,我经历了手持洋镐捣固到大型机械化施工的变革,见证了老区铁路的巨大变化。”王钧说。

逶迤延河水,巍巍宝塔山;红色朝圣地,历史出奇观。延安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如今迎来了新发展。走进新时代,铁路人必将在新的长征路上书写新的传奇、创造新的奇观。

(杨精铨为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张志威为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