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当筑路汉爱上“绣花” ——中铁二十三局驻凉山州甘洛县特克村第一书记王建华扶贫手记

2018-09-13 11:36:1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李亚萍

前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特克村是中铁二十三局对口帮扶对象,全村1111个村民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93户404人,贫困发生率36.4%。

2016年4月,中铁二十三局六公司云湛项目副经理兼安全总监王建华受集团公司委派,以特克村“第一书记”的身份前往特克村。两年来,在驻村帮扶的道路上,王建华像许许多多的扶贫“第一书记”一样,响应党的号召,带着“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的信念,怀揣彝寨乡亲的期盼,放下自己的小家,忍受穷乡僻壤的孤寂,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确保“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日前,记者对王建华进行了采访。

两年前,在扶贫攻坚战号角的召集下,我被集团公司选派到凉山州甘洛县新市坝镇特克村担任第一书记。初次去村上,盘山路蜿蜒曲折,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断崖般的悬崖,山上不时还有飞石滚落,让人心惊胆颤……车子行至半山腰停下,眼前出现一块相对平坦的地面,错落着一些村户。

“到了吧”我问村长,“这只是搬迁下来的很小一部分”村长说着,手指着对面那座大山近山顶的地方告诉我“那才是我们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找寻了好一会儿,才在山峭间发现了一个个的小小凸起,是几乎与山体融为一体的村民住房。

从这里开始,继续往前只能靠双腿了。我们顺着陡峭狭窄的山路,下到山底,越过山涧,又爬上山腰。一路上村组干部向我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我边听边想:这样的交通条件,村里的孩子怎么上学?村民们得了急病重病怎么送医?这样的土地能种出什么作物?村民们平时靠什么生活……

经过约3个小时的跋涉,我们到达村口。映入眼帘的是破败的房屋,褴褛的衣衫,无助的眼神以及贫瘠的黄土地。

作为一名铁建人,新任的扶贫村干部,我能为这里做些什么?能为他们改变些什么?眼前的一切让我有些迷茫。此时,临行前集团公司领导的嘱托涌上心头:“我们是铁道兵的传人,你要好好干,带领村民早日脱贫,企业是你的坚强后盾”。我暗下决心:心与百姓同忧欢,不拔穷根誓不还!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进村组、入农户、访贫因、问疾苦、话心声、拉感情,逐步增强对村里贫困户的了解。

村书记木呷什布是村里的种养大户,也是最早在村上修建砖房的人。由于道路不通,房屋修建的建筑材料全部靠马一筐一筐的往上驼。书记开玩笑说:“你别看我修的是砖房,可花的都是洋房的钱”。特克村虽然离县城只有20公里,但从村上到最近的公路,最快也要步行3小时。

“要想富,先修路”我明白,像大多数的贫困地区一样,交通是制约特克村脱贫致富的一大障碍。解决交通问题成了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此,我与村组干部无数次往返于镇政府、交通局、扶贫移民局等多个部门,从项目立项、线路勘查设计、资金落实、开工建设等一项一项推进。经过7个月的奔波协调,总长8公里,投资280万元的通村公路,终于在2016年年底,建成通车。

通车那天,村民木乃二哥满含热泪的抓住我的手说:“王书记,卡莎莎(彝语:谢谢你),是你帮我们圆了几辈人的梦。中铁二十三局瓦几瓦,共产党瓦几瓦(彝语:二十三局好,共产党好)”。书记也端着一碗彝家的杆杆酒走了过来,深情的对我说:“王书记,卡莎莎,兹莫格尼(彝语:谢谢你,吉祥如意)”。那一刻,从事扶贫工作以来200多个日夜里,贫困户起初的抵触情绪,精神上的压力,身体上的疲惫等等,一幕幕如电影般在脑海里略过,我不禁红了眼眶。但此时,我相信,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组贫困户阿牛扎马,五十二岁,家中四个小孩,年纪最大的十一岁,最小的仅四岁。四年前,妻子因病去世,失妻之痛的打击让本就贫困潦倒的家庭雪上加霜。

怎样才能让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的阿牛大哥重塑生活的信心?我与村组干部研究后,计划利用特克村的荒山草场,和阿牛大哥以前养殖山羊的经验,积极争取县里下发的产业扶持资金和中铁二十三局捐赠的扶贫款,帮助阿牛大哥开展山羊养殖。

最初,阿牛大哥是有抵触情绪的。我没有放弃,一次次上门讲政策,讲养殖山羊的利润和前景。经过我苦口婆心的说服引导,一个月后,阿牛大哥思想发生转变,愿意进行山羊养殖。我欣喜不已,立即协调了产业扶持资金2790元和中铁二十三局的扶贫捐款1000元,为他购买了9只能繁殖小羊羔,并让他加入村养殖合作社,解决他销售的后顾之忧。

一年后,阿牛大哥的山羊发展到30多只,利润10000多元。如今阿牛大哥还种了核桃、玉米和花椒。并作为易地移民搬迁户,从以往四处漏风的土坯房,搬入了我们集中规划、设计、修建的集中安置房,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看着阿牛大哥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二组贫困户基吉克哈,几年前上山砍柴,被山上滚落的石头砸伤了脚,因无钱医治,落下了终身残疾,妻子承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初次去他家走访,看着他一贫如洗的家,听着他不幸的遭遇,我的心格外沉重。

看病难、看不起病是很多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如何才能让悲剧不再重演?后来,经过我和村组干部的努力,特克村村民新农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同时我们克服各种困难,设立了村大病医疗救助基金,村委会每年拿出村集体经济1万元投入基金,年终根据村民大病报账及家庭情况,给予相应的医疗补助。

这些只是我到特克村工作以来的几个小故事。

两年来,在集团公司、政府和驻村工作组的关心、帮助下,我们完成了47户彝家新寨、26户危房改造、20户易地移民集中安置、18户D级危房建设项目;修建了8公里泥结碎石的通组道路,硬化了1公里通村道路;实现了一村一幼,还利用今年定向投入的60万元自筹资金,为村里建设烂尾桥、电教室、村活动坝子等公共服务设施。中铁二十三局累积捐赠资金15万元,衣物1486件,以购代捐购买农副产品3万余元。

脱贫攻坚不仅要“输血”,更要让贫困户主动“造血”。为鼓励乡亲们主动脱贫,我们开办了农民夜校,在村活动室、农户家里,甚至田间地头,给村民做脱贫政策、文明新风、习惯养成、自力更生、感恩奋进“五项”教育。投入了30万元产业资金发展种养业,新增畜牧600余头、家禽400余只;带领村民种植了1700亩核桃,500亩花椒;还依靠集团公司企业的优势,给村里解决外出务工140人次,帮村民增收30.5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