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扎马笑了 ——中铁二十三局定点扶贫侧记
8月的清晨,阴雨绵绵,坐落在半山腰的凉山州甘洛县特克村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雨雾中,彝族农户阿牛扎马如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穿着雨衣戴着斗笠,在自家核桃林、花椒地里穿梭。
冒雨走在田间地头,四月新种的花椒树苗已然茁壮,饱满的青色核桃果挂满枝头,想着家里那60多头活蹦乱跳的山羊,53岁的阿牛扎马不禁咧嘴,露出缺了两颗牙却满足憨厚的笑容。
阿牛扎马没有想到,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和中铁二十三局的定点帮扶,竟然能让自家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3月,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和中国铁建的统筹部署,中铁二十三局承担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新市坝镇特克村的定点帮扶任务。
中铁二十三局员工王建华作为被集团公司委派驻村的第一书记,从2016年3驻村至今,他见证了阿牛扎马家,乃至整个特克村的变化。
王建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全是土路,一下雨地上稀烂,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老百姓住的房子也都进行了修缮。”
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中铁二十三局到了特克村后,积极协助甘洛县对特克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集中规划、统一设计。根据特克村山高坡陡、不宜聚居等特点,对符合条件的老居住点实行集中打造,优先解决居住条件最差的贫困群众住房。
借政策的东风,阿牛扎马从原本墙壁有拳头大裂缝、四处漏风的土坯房搬进了集中安置房那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国家政策好,我这辈子才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阿牛扎马打心眼里感激。
截止今年6月底,中铁二十三局帮助特克村完成47户彝家新寨、26户危险改造、20户异地移民的住房建设;修建8公里泥结碎石的通组道路,硬化5公里通村道路。并利用今年定向投入的60万元自筹资金,帮助他们建设烂尾桥、电教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住房差、行路难、基础设施不足的旧貌在特克村得到明显改善。
脱贫攻坚要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为了有效激发特克村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积极性和“原动力”,中铁二十三局通过实地调研,指导特克村制定《养殖产业扶持周转金管理办法》,协调专项周转资金30万元和自筹资金2.8万元用于发展村民养殖,鼓励贫困户广泛参与。并借助特克村地理优势,积极培育1+X产业,持续加大核桃种植力度,积极探索花椒种植项目,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奠定基础!现如今,核桃已经成为特克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拳头产品。
两年来,在中铁二十三局的帮助下,特克村新增畜牧600余头、家禽400余只,全村种植核桃1700亩。从今年4月起,王建华和村干部带领村民实施花椒种植示范基地,种植花椒500亩,“三年后,花椒将是特克村民的又一大收入来源”。
两年前还家徒四壁、沮丧颓废的阿牛扎马,现在拥有10亩核桃林,7亩花椒地,种植了10余亩玉米,还养了60多头山羊。从两年前的年收入不足万元,到现在年收入四万以上。“劳动干劲大,致富劲头足”这是王建华对阿牛扎马的评价。
知识贫瘠是脱贫攻坚的拦路虎。为帮助村民解决知识不足的问题,中铁二十三局指导特克村开办农民“夜校”,在村活动室、农户家里,甚至田间地头,以讲党课、讲政策、讲技术、讲经验、讲感受等方式,开展脱贫政策、文明新风、习惯养成、自力更生、感恩奋进“五项”教育。作为夜校的讲师之一,王建华从原本的一名技术干部,硬生生自学成了养殖种植“专家”。
中铁二十三局还发挥企业优势,不定期给村民开展焊工、钳工、钢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等技能培训。两年来,特克村与邻近修建公路、铁路的施工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帮助协调劳务输出142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0.5万元。
彝族村民乃乃月布就是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的受益人之一。今年,他用工资和国家对贫困户的房屋补助,给家里修了一栋三层小楼。他那曾因缴不起学费而退学的女儿也重新上学了。
傍晚时分,劳作了一天的阿牛扎马回到家,边做饭边等着在镇里上学的孩子放学回家。“去年三个孩子就从村里的小学转去镇上读书了。”阿牛扎马用蹩脚的普通话说道。搬进新房后,每天看看电视,阿牛扎马也学起了普通话。
而那所破旧的只有三个学生的村小学,也在送走阿牛扎马家的三个孩子后,光荣的“退休”了。(李亚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