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建设

755天!从不可能到可能:中铁一局牵头承建我国最北极寒地区高铁线---哈牡客专“四电”工程施工侧记

2018-11-23 22:00:1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尚永超、王志林

在这里,最低气温接近零下50度,呼气成霜。

  在这里,冻土、暴雪像是家常便饭,随处可见。

  在这里,一群铁路“四电”工程建设者,斗工期,战风雪,用惊人的意志力,完成了一件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书写了传奇。

  2018年11月18日,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中,处于最北端“一横”线路关键段的哈牡客专进入运行调试阶段。中铁一局作为“四电”系统牵头施工单位,全力配合调试,精心搭建电力供给、信号调度及通信传输中枢,为高铁实现从静到动,从施工建设到投入运行,站好最后一班岗。

  哈牡客专线路全长约293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西起哈尔滨站,东至牡丹江站,共设车站11座。中铁一局以联合体牵头方身份,与中铁五局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共同承建“四电”集成工程。中铁一局电务公司作为具体施工单位承建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供电、信息、防灾及“四电”设备独立配套房屋等工程,建成后,哈尔滨至牡丹江的车程将缩短至1个多小时。

跑步进场上下联动打前站

2016年11月初,接到进场通知,时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王祥杰当即披挂上阵,和先批到达项目十多名管理人员开始了前期施工调查和驻地建设工作。

11月的哈尔滨气温已至零下7度。因为没有车、没有办公场所,大多数工作只能在临时租住的宾馆里展开,大家却也从不埋怨,有的趴床上写方案,有的在走廊里协调进场施工事宜,大家不讲条件,只想着能快速理顺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这是咱第一次牵头施工的客专四电工程,也是公司在东北地区首个高铁项目,姿态要放低,标准要提高,工程要干好,要主动而为1在宾馆的现场协调会上,王祥杰用简单的话,明确了目标,竭尽所能从各个方面给项目推进创造条件。随即,各方力量也快速行动,驻地建设,物机设备、合同签订、施工组织策划同时进行。

“公司第一次牵头参与客专四电集成项目施工,大家都在摸索,如何能管得好,守得住,在这个方面,上至公司领导、业务部门,下至专业化分公司、指挥部,都费了脑子了。”谈起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时,项目常务副经理郑向城如此说道。

专业多,接口多,加之项目以联合体形式参建,涉及另外两家兄弟单位的管理及计价结算工作,要提高管理效能,还要保证现场施工进度,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尤为关键。“敢于吃螃蟹,才能在摔倒中,站起来,走向成熟。”公司结合以往的大铁管理经验,召集各方3下通知,明确关键工序及工作流程;3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理顺施工关系,统一工作标准,在摸索中为项目号脉坐诊。通过分析现场调查结果,制定了以指挥部+专业工区的管理模式,并且依照总承包合同专业,明确了另外两家参建单位以“专业计价、分包分劈”方式进行内部结算,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条件,打好了前站。

敢闯敢拼顶风冒雪战银龙

2017年12月16日,清晨6点,冰城哈尔滨市,气温降至零下30度,项目部轨道车组负责人李涛像往常一样,匆匆忙忙洗漱完毕,裹上厚重的大衣,一把套上项目上特制的“脸基尼”,径直走向轨道吊车旁,拿起扳手,检查传动轴、安全托架等重要零部件螺丝有无松动。完毕后,又顺势钻进轨道吊车厢内,麻溜地拿起热风机对液压系统进行预热。忙完这些,李涛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已经冻结在发梢上……

哈牡客专地处东北寒冷地区,冬季一般持续4个月左右,冬季最低温度接近零下50度,给项目建设造成了极大挑战。

施工现场,大片的雪花夹杂着风迎面而来,厚厚的积雪没过膝盖,走起路来也是十分艰难。早已立好的接触网杆上,结冰光滑,好不容易想办法上到杆顶安装金具的施工人员,还没等展开作业就被高空的寒风吹的肢体僵硬,动弹不得。以往的轨道车,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开,但对于这个项目,则是另一种情形。施工中的轨道车、恒张力放线车常常因低温而点不着火,发动不了,项目大干阶段,司机师傅们只能24小时轮班倒,不停车,不熄火,保证现场施工正常推进。

除了对现场施工作业造成影响外,恶劣的气候环境还对物资运输造成了极大不便。项目部物机部部长马兴华介绍说:“建设过程中,物资运输是大难题,在别的线路上一套方案就可以搞定的事,在这里必须得七八套方案。” 事实就是这样,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物资运输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冬天雪大路滑;二是春夏季水多路泥。冬天气温低,风雪大,对于作业人员来说要饱受低温之苦,运输车辆要加倍小心侧滑、翻车等危险因素。开春了,天气回暖,干活儿舒服了,但大面积的冻土融化,积雪消融又给人带来了新的难题。相较二者,他们则更喜欢前者,车顶多开慢点,做好防滑措施,一切也都能解决,后者则一旦陷入泥坑,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去解决。

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能考验电务工程建设者的惊人意志。

面对被大雪覆盖的哈尔滨特大桥,技术人员做好保暖措施和安全防范工作,拉着沙子上工,一边抛洒沙料,增加路面摩擦力,一边驱车向工地推进;面对刺骨的寒风,数十名建设者在哈尔滨特大桥上,迎着风,拖动着电缆,蹒跚向前,用意志力将电缆展放到位;面对颠簸、遥远的施工工点和湿滑的接触网支柱,建设者坚持工地就餐,连续作业,用汗水和体温揉碎寒意,确保支柱不结冰不打滑;面对低温致使恒张力放线车、轨道吊等大型设备发动机难以启动、油管爆裂等困难,他们24小时轮班值守,定时“热车”,用极大的勇气抵御深夜山林里的寒冷。在深山的信号中继站内,他们借助小小的暖风炮保温,坚持作业,数十万根细小的缆线,不能接错任何一根,一边是冰冷的双手,一边是谨小慎微的工作,他们用意志力在冰天雪地的黑土地上书写了电务人完善祖国交通网砥砺前行的新故事。

精益求精工艺当先亮绝活

“这里是哈牡客专帽儿山站,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施工建设者们正在进行导线架设……”201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人民铁道报、铁路建设报等新闻媒体齐聚项目建设工地,用镜头和文字记录铁路建设者的“匠心匠梦”。

电缆夹层内,粗大的电力高压电缆在工程技术人员手里被驯化成大小相同的圆盘状、梳齿状,加之以塑料膜包裹覆盖,显得精细讲究,面对着这些杰作,电力分部负责人王珂满是得意。信号系统施工以精、细著称,上千万根线缆不允许有任何一根接线错误,技术人员精益求精。项目部信号工程经理宋良军说,施工中,他们积极推行“五个一致”的施工标准:绑扎固定间距一致,铭牌标识方向一致、线缆额头曲度一致,备缆盘圈大小一致,卡子固定位置一致,各类线缆按照功能及花色统一排列美观精致。同时,他们还进一步优化布线模式,变以往“圆型”绑扎为“排型”固定,便于电缆散热的同时,进一步升级了工程实体,美化了工程外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