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桥与城的变迁

2019-05-14 08:30:1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至合肥

开栏的话 要想富,先修路。一些地区修建铁路、设立火车站,新兴城市借助铁路建设而迅速发展,历史老城依靠铁路建设而愈加繁荣。这些火车拉来的城市享受铁路交通运输带来的红利,当地人民出行更加便捷,区域资源交换更加高效。今天,本版开设专栏《火车拉来的城市》,将持续报道新中国成立70年来铁路运输对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讲述这些年来城市变迁与社会进步。

初夏郑州,绿意盎然。站在郑州邙山脚下的黄河岸边,举目东望,一列高速动车组列车从第三代郑州黄河铁路大桥飞驰而过。

目光收回少许,第一代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部分桥墩依然耸立在宽阔的河面上。岁月沧桑,老桥桥面已了无踪迹。看着滚滚东逝的黄河水不断地冲击着百年不动的桥基,的思绪被带进了深邃的历史空间。

1881年,中国建成了全长9.7公里的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多次奏书朝廷修筑京汉铁路。然而,在黄河上架桥却成为当时一大难题,清政府将修桥任务委托给了比利时一家公司。由于郑州地处邙山头,土质坚硬、河床较窄、河道稳定、费用较低,架桥方案可行,黄河上的第一座铁路桥最终落户郑州。

1903年9月,京汉铁路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动工修建。1906年4月,耗费白银265万两、全长3015米的黄河铁路第一桥建成通车。京汉铁路南北贯通,为沿线各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那时,郑州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县城,正是因为有了铁路,郑州才慢慢发展起来,成为中原大地的一座重镇。

1954年10月,因铁路交通方便,河南省会从开封迁至郑州,郑州迅速发展壮大,人们形象地称其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然而,第一代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先天不足”,从建成那天起列车运行速度就受到限制,一直在修修补补。1958年7月,黄河中下游出现特大洪峰,第一代黄河铁路大桥被大水冲毁。不久,这座由外国人修建的大桥退出了历史舞台。为防止老桥阻水,1987年7月,铁路部门拆除老桥上部钢梁,保存南端5孔160米。

1960年4月,由新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二代铁路双线桥接过了老桥的“接力棒”,但受当时建桥技术限制,大桥桥基浅,设计等级低。每年汛期,铁路部门都要为大桥抛石固基,大桥成为京广线上的一个“卡脖子”区段。尽管如此,大桥退役前,平均五六分钟就会通过一趟列车。

依水东望,离第二代大桥约300米,第三代铁路大桥巍峨雄壮。这是郑焦城际铁路与既有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共用四线特大桥,也是目前黄河上唯一一座四线铁路大桥。大桥于2010年10月开建,主桥为四线合建,全长2200米,东边两线为既有京广线,设计时速160公里;西边两线为郑焦城际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第三代大桥投入运营后,抗洪能力与列车通过能力大大提高。

在第三代大桥下游6公里处,一座公铁两用桥成为郑州市标志性建筑物。大桥上层是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下层是双线京广高铁。这也是我国最长的公铁两用桥。

近年来,河南省打造郑州国际国内物流中心,把铁路作为优先发展项目。他们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解决铁路建设在征地拆迁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目前,以郑州为中心,以京广、徐兰高铁为架构,辐射东北(至济南)、西北(至太原)、西南(至万州)、东南(至合肥)方向的米字型高铁线路已陆续开工建设。届时,河南省境内高铁、既有线路、大能力煤运通道、城际铁路科学分布,特别是以郑州、郑州东、郑州南站为主要客运站,以圃田、薛店和高铁快运基地为现代物流基地的郑州枢纽,加上现有的郑州北站,将成为布局合理、系统配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综合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运输服务一体化”,河南人民出行将更加快捷、货物流通更加顺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