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陈大拿”勤学苦练成巧匠

2018-07-27 08:46:2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傅世忠 本报 倪锦鑫

他是一个勇闯技术难关、熟知车辆行业艰辛的“大拿”,他是一个“哪里需要就支援哪里”“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多面手”。他就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西车辆段检修车间车辆钳工陈磊。

“货车段修时,中梁、侧梁在枕梁间下垂不大于30毫米,超过时须调至水平线0至12毫米……”每一次,陈磊的检修技术实作课,都深受青年职工追捧。面对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目光,陈磊总是耐心地仔细讲解,还不时打趣道:“你们现在就是一张白纸,只要按标准学、按规矩干,让习惯慢慢符合标准,把标准慢慢养成习惯,白纸上就会涂满灿烂的色彩……”

“做一张白纸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这张白纸上乱画。”干了一辈子铁路工作的父亲,30多年前将这句话送给了陈磊。1986年入路,陈磊被分配到包头西车辆段条件最艰苦的白云鄂博列检所,拿起检车锤、提着检车灯,成了一名货车检车员。而那时,他对车辆构造及检修的了解绝对是一张白纸。出门上班的那一天,父亲反复提醒他:“车辆上一个针眼小的隐患,最后都可能演变成一个大事故。”

父亲的话,陈磊全装在了心里,还暗暗和自己较上了劲——“不信啃不下车辆检修这块硬骨头”。向书本学,他一头扎进技术书籍和各种资料中;在岗向师傅学、向技术过硬的同事学,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弄懂不罢休。同时,他还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录好每一次故障,回家后归纳整理。由他总结的笔记、照片、影印件,摞在一起足有60多厘米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是对白云鄂博自然气候的贴切比喻。现场检车是全天候露天作业,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里,他的规定步伐一步不乱、手部动作一丝不差。穿烂的百双胶鞋和磨破的手套见证着陈磊的默默付出。“啃”书本、“啃”技术也让陈磊尝到了甜头,在白云鄂博列检所工作的3年时间里安全检车近12万辆,发现并处理上万个故障。

1990年,陈磊从货车运用系统转到定检系统,先后从事过熔接工、铆工、车辆钳工等工种。不管身在何岗,他始终刻苦钻研,练就了一双发现隐患的“火眼金睛”。一次,陈磊在对一辆C70型货车转向架进行交车检查时,指着已经检修完毕的第2位转向架横跨梁螺栓说:“那个螺栓有松动。”在场的工友不信,直接钻到车底去验证,仔细观察后才发现,螺母滑扣,必须立即更换。“对于这么隐蔽的隐患,如果没有丰富的现场经验,不会仅凭观察就能分辨出来。”工友纷纷感叹,“陈磊师傅是用心在干活儿。”

靠着硬“啃”,攻克技术这道难关的陈磊,深知传帮带的重要意义。2015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陈磊率先成立技术攻关组,总结出“建立现场检修信息采集点,各班组结合实际自行填写”作业方法,并在车间推广应用,平均每日节省2个小时工作时间,每年节约工时费约8448元。

陈磊带徒弟有个特点,总会通过一件小事给徒弟讲一个道理。台车组青年职工常云龙在分解转向架时,碰到一个锈死的摇枕销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卸不下来。这时,陈磊不声不响地拿起工具帮徒弟卸下了锈蚀的销子,并提示道:“遇到困难,不咬牙挺过去,困难就永远是面前的一道坎儿1

工作32年来,陈磊检修货车40余万辆,先后发现、消除车辆安全隐患1500多个,经他检修把关的货车累计安全运行300余万公里;先后7次获得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先进个人称号,今年又将火车头奖章收入囊中。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