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微信不能止于“微”信,“收到”不能浮于形式

2019-12-13 00:30:5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广铁集团长沙客运段,陈奇林

12月6日凌晨,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的两名职工,在上线施工期间,不幸遭G383次高铁列车撞轧身亡。关注此事的公众,一方面为两名死者的遭遇感到悲痛与遗憾,另一方面也无不愤怒于事故发生的原因——导致这两名职工罹难的,竟然是“车间内的一名干部用微信群发送推迟上线作业时间命令后,没有确认作业班组回复命令,导致了命令漏传”。

   近几年,微信几乎成了人手不离的社交工具。一些单位将微信被默认成常规办公软件:通知微信群发,所有人收到回复;领导指示,讨论业务、工作安排在微信群里进行;甚至老师都是在微信群布置作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微信群来说,不但工作上带来方便和帮助,学校老师和家长也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种工作方式确实简化了许多原本繁琐的工作流程,提高了效率,但是也带来很多弊端和形式主义。

    信息化时代,工作中微信只能“微”信。

      现如今微信群泛滥,生活群、亲朋群无可厚非,很正常也没有什么规定,而工作群、学习群,领导干部经常会传达一些通知和学习资料,之后一整列长长的“收到”“收到”,还得硬着头皮往上使劲划拉,看看到底是收到了什么,有些看到别人“收到”,自己也先“收到”再说,具体什么事有时都不知道,而领导干部只凭“收到”来确认工作完成度,形成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所谓的“收到”真的只能“微”信。

    信息化时代,微信这“双刃剑”看如何把握。

     对日常生活而言,微信的作业无处不在,但是,对重要工作信息的传递而言,微信却有一个重要的缺陷,那就是发信人无法确保收信人能够实时收到传递的工作信息,特别是很紧急、很重要的工作。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少数“形式主义”的工作群就否定其存在价值,时代在进步,工作方法也应与时俱进,微信工作群确实在工作传达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给机关工作丰富了载体,提高了效率,优化了服务,微信工作群不应被“一杆子打死”。

     我们要做的事,规范运用好微信工作群这一新型工具,制度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工作群只谈工作,严禁聊天娱乐。微信工作群只是一个辅助工作的工具,不能沦为微信工作群的“奴隶”,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效应,这样才能让它真正成为我们工作的好助手。

广铁集团长沙客运段,陈奇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