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一件事需要一辈子
郑州车务段杏花营站调车长王汴生的经历可谓平淡无奇,没有过硬的荣誉,也没有耀眼的成绩,年近花甲的他一直坚守在苦、脏、累、险的调车作业一线。35年来,他摘接软管超过13万次,行走检车距离超过3万公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
1983年12月,王汴生从部队转业来到铁路,成为一名调车员。第一次穿上调车服、系上安全带、跟着师傅登上车辆,他忽然明白了肩头的责任,一股不服输的念头油然而生:“我一定会把工作干得更好1
1995年6月,王汴生被提拔为调车长。为了掌握调车实作技术、稳妥连挂车辆,他时常对着穿衣镜练习调车手信号,苦练观速、观距本领。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他都一丝不苟,认真标记每条线路的长度、坡度等数据。数千次的练习使他练就了规章一口清、观距一眼准、连挂一把稳的调车绝活儿。
别人眼里的“差工种”,在王汴生眼里却是“金疙瘩”。杏花营站党支部书记任斌告诉笔者:“以前车站领导曾找王汴生谈过,感觉他年龄大了身体受不了调车的苦,想给他调整一下岗位,可他却坚持不换岗。调车陪伴了王汴生一生,他想做一个有始有终的人。”在王汴生看来,调车没有别人眼中那么累,只要认真执行作业标准,所谓的危险也是不存在的。
今年1月,王汴生参加段业务理论知识抽考,结果没有通过。回到车站以后,他以此为“耻”、奋发图强,经常利用间休时间到点名室进行模拟测试。久而久之,他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业务知识也掌握得更加熟练。最近的一次抽考中,王汴生取得了87分的好成绩,这对57岁的他来说确实不易。栗璋鹏
编后 一次坚持标准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王汴生视责任如山、视安全为天、视调车为伴,时时以身作则,严格落实班组业务学习制度,强化关键环节盯控,用35年做好了调车这件事。他不仅对别人眼里的“差工种”乐此不疲,而且还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老当益壮学好计算机,展现了一名“老铁路”的责任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