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信息化把关鲁南高铁“质量红线”

2017-11-16 17:05:35来源:用户投稿作者:范成涛 李庆斌

“我要把这减水剂喝了,不就是超了标准0.04千克吗1眼睛发红的拌合站站长老陈不停的吼道。就因为超了这0.04千克,拌合站就得停下来找原因,现在工期这么紧,他能不着急吗。这是中铁十四局鲁南高铁LQTJ-1标一分部4号拌合站试验检测的一个场景。

混凝土减水剂的标准掺量4.44千克,这次检测的数据是4.48千克,从检测出超出标准0.04千克到拌合站停下来,几乎是同一时间,这是怎么做到的哪? 

这就是“土工地”上的高科技,工程检测信息化管理的结果。原来这轰隆隆的拌合机已经装上了“千里眼”,连接到了信息化管理系统。里面正在生产的混凝土的砂石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掺量数值,都实时传到管理系统里,一但有材料超标的情况,管理系统会自动实时将信息发给拌合站管理人员、项目部经理、监理人员、以及试验室检测人员等等所有相关人员的手机。接到材料超标短信的同时,拌合站马上停止生产接受检查。

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连接着拌合站,工地上各个试验室里的检测数据也都即时上传该系统,系统随时监控所有材料的安全。从钢筋、混凝土到组成这个庞大工程的上千种材料,每一种材料从出厂时的批号,进工地时的试验检测数据,一直到形成工程的实体,每一个环节的信息数据都实时上传保存在系统里,形成一张质量管理的“天网”。

最后,这些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会和组成这些工程的实体材料一样,以二维码的方式永久形成工程的一部分。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每一种材料信息都一目了然,包括材料试验检测时的试验人员、批准人等信息,保证责任人永久可追溯。

工程信息化管理,智能的织成了全天候的检测网,让看似粗犷的工程,每一个地方都渗透着高科技,科学高效的保证了鲁南高铁这个百年大计工程的质量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