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开启创新大格局
■本报 高 佗
西安机车检修段做为全路七大和谐型机车检修基地之一,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要解决投产试修以来面临的技术难题,必须依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由此,2016年3月,段技术科科长周苗生带头的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旨在依托数据检修和精益生产,推进科技立项、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形成具有首创性、实用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一枝独秀
周苗生是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的突出代表,他先后荣获火车头奖章、全路“春运最美铁路人”和西安铁路局优秀共产党员、十大青年标兵、“西铁楷模·年度人物”、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吸收全段大学毕业生及工程技术人员11名,平均年龄27.5岁,其中全日制工学硕士研究生2名,高级工程师1名,科研方向覆盖了铁路机车电气、机械、探伤、检测等多个领域。工作室秉持“创新、引领、攻关、传承”的团队精神,将“自主创新、科技修车”作为工作理念,将“解现场难题、攻技术壁垒、搭创新平台、育科技人才、创检修品牌”作为基本定位,以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压缩设备故障为目标,以新产品开发、工装设备改进和惯性质量问题攻关为突破口。
“按照问题分类及开发方向,工作室共设机械、电气2个专业小组和5个创新团队。”周苗生介绍说,工作室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科技人才、青年人才和工匠楷模的带头作用,与现场职工一道分析设备构造原理、设备故障原因及技术改进方法。针对易发、多发故障及机车装备难点问题,周苗生组织工作室成员在分析研判基础上,着力于引进消化和技术提升,开展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技术开发。他们坚持召开技术讨论会,综合各方面建议,反复研究,系统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可行性方案,组织技术人员对症施策,研发攻关。工作室成员多次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进行研究、试验,成立至今,已先后组织开发技术成果112项,有效提高了机车装备安全可靠性。
硕果累累
针对和谐D3型机车电源柜故障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工作室重新设计主控制板、驱动板,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重新编写控制程序,一举攻克了电源柜故障频发的全路性技术难关,目前已在全路推广使用。针对和谐D3型机车车顶绝缘子表面裂纹破损问题,工作室组织集中攻关,根据技术标准研究确定绝缘子修复工艺方案,实现了自主修复。工作室研发设计了特殊规格的机车重联线,实现非调车情况下对机车两端进行重联试验,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降低了安全风险。他们还针对辅助风机返修率一度高达40%的难题,使用国际先进装备,对辅助风机振动、异音进行检测,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重新制定严格标准,配套改进检修工艺,彻底消灭了此类故障返修。
工作室成立以来,全段上下形成了浓厚创新氛围,涌现出一系列创新成果,并在现场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保障了检修安全质量,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其中机关科室取得成果65项,各车间取得成果44项。
百花齐放
该段进一步加强创新工作机制建设,出台了有关文件,形成了调研论证、项目选立、技术开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配套政策,从制度上为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创新工作室的引领下,全段通过立项分劈、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大创新”格局。参与创新的职工人数达到了80%,尤其是青年职工成为创新队伍的新生力量。
截至目前,全段共成立了5个专业分支团队。电器车间成立了以大学毕业生技术骨干为代表的张亮创新工作室;总装车间成立了以杜齐、宋刚为代表的青年工艺改进团队;转向架车间成立了以韩永利、王永茂、李志清等人组成的高技能攻关团队;设备车间成立了以孟宝成为代表“大工匠”团队;段电算室及有关科室成立了信息化技术攻关小组,小组负责人受邀参加了阿里巴巴“钉峰会”,并做经验交流。目前,全段上下科技创新、工艺改进的自主创新大格局已初步形成,必将为推动检修生产、压缩检修成本、加快自主修和促进经营创效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