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架梁工地上的农民工“发明家”

2017-06-10 11:11:1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近日,“三局微视”微信公众号上一部视频短片《我的农民工兄弟》刚一推出便迅速火爆朋友圈。短片展现了10余位奋战在中国中铁三局集团各重点工程建设工地的农民工对企业的感激、对家人的牵挂、对未来的憧憬,其中在片头出现的崔海军尤其引人注目。

崔海军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河北省承德市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父亲很早就离开了他们,母亲含辛茹苦拉扯他们兄妹长大。初中没读完,15岁的崔海军就开始下地干农活。作为家中长子,他毅然肩负起养家的重任,成了家里的顶梁柱。2002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长盛建筑安装公司在当地招劳务工,他被招到中铁三局集团线桥公司洛湛铁路项目部,从此成了一名三局铺架人。

第一次接触的机型是胜利130型架桥机,崔海军清楚地记得,那时大家都非常辛苦,因为桥梁不能一次落到位,必须靠圆棱托盘挂倒链,全靠人工手拉才能就位。一片梁架好,身体就有了透支的感觉,但在工作中他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认识了不少朋友。随后,他随筑路大军转战南北,先后参加过海南环岛高铁、洛湛铁路、武嘉铁路、武广高铁、哈大高铁等铁路的建设。因为他干活卖力气,又勤奋好学,因此对架梁施工的提梁上桥、运梁车对位、落梁就位、桥机过孔等各道工序都非常熟悉,有丰富的现场操作经验,受到大家的信任。

2016年9月,崔海军来到线桥公司蒙华铁路架梁工地,负责农民工提运架三大班组中人数最多的架梁作业班组。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在这里见到了曾经一起参建过工程的项目领导和机组老朋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崔海军说,来到工区的第二天,工区领导特意来看望他们,嘘寒问暖,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就像到了家里一样。

作为农民工班长,崔海军要经常提醒班组人员注意施工安全,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行为,因为他要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负责。一次架梁作业中,他正在去天车挂钢丝绳时,发现电机上有油,仔细查看后发现齿轮箱与电机连接的密封圈坏了,导致齿轮油浸入电机。幸亏发现及时,如果一片T梁被吊到半空时电机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崔海军善于动脑筋,喜欢对架桥机和小型工具进行小改小革,并将这些想法和机长商量后进行实施。组装架桥机时,架桥机的主电缆厂家设计是从主梁内穿过,他钻进主梁内,发现内部空间狭小且密闭,操作人员进去后呼吸困难,容易发生危险。他主张把电缆装在主梁上面,并加装电缆槽来保护电缆,方便了以后的检查和维护。标段架梁涉及16米、24米和32米3种梁型,架桥机在遇到不同的梁型时需进行变跨作业,此时需要拔前支腿的铁销。由于铁销非常沉重,作业面较高,且最高一个铁销在2.5米高处,加之拔铁销没有作业平台,导致作业困难且危险。为改变这种状况,崔海军设计了一个小型可拆装操作平台,让变跨时拔铁销变得非常方便。当这些装置在施工作业中派上用场并使架梁进展顺利时,崔海军感受到了创新的快乐和自豪。大家都称他为农民工“发明家”。

工作中的崔海军是“拼命三郎”,生活中的崔海军又是个孝子。随着母亲年龄增大,身体状况每况愈下,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儿子的照顾。崔海军从2006年参建武嘉铁路建设开始,就开始带着母亲奔波于各铁路建设工地,工作的同时兼顾照顾母亲,这种生活持续了十几年。

闫宝柱是崔海军在工地结识的工友,闫宝柱父母都有重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其微薄的收入是这一家6口唯一的经济来源。得知这个情况后,崔海军就给孩子买些衣服、文具、图书,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闫宝柱感动地对他说:“崔哥,你家里也不宽裕,也有母亲要照顾,有儿女要供养,就不要总是为我花钱了。”

崔海军在蒙华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经常动情地说:“感谢线桥公司给我提供工作的平台,使我能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成长。作为一名农民工,我是幸运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