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青藏铁路:雪域高原的幸福之路

2019-06-17 16:15:4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戴治国

2006年7月1日,火车的鸣笛声在“天路”回响,跨越千山万水,穿越茫茫雪域,青藏铁路全线胜利通车。从此,一趟趟满载全国各族人民希望的高原列车,把莽莽昆仑山、巍巍唐古拉、“日光之城”西藏拉萨与内地各大城市连接起来,纳入全国交通网。(6月14日光明网)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第一次提到“拉萨兰州线”即青藏铁路设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是几代人用青春和汗水接力,攻破世界铁路建设三大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这条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铁路终于在2006年将梦想之路铺上了雪域高原,打破了“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的断言。从此,山不再高不可攀,路不再遥不可及,从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平均海拔近4000米,全长1956公里,青藏铁路列车“一日即达”。 这条神奇的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幸福梦想的彼岸。

这是一条智慧与科技集成的铁路。青藏铁路管内干线全部使用分散自律式CTC调度集中系统,支线采用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运输调度指挥和管理的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同时,青藏铁路运用高新技术构建安全之路,首次在国内铁路装设“视频监控系统”,全线安装近3000个俗称“天眼”的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青藏铁路沿线画面。先进的技术解放生产力,格拉段的58个车站中有51个实现了无人值守,最大限度的减少作业人员的同时,确保了青藏铁路安全、高效运行。依托青藏铁路科学的运输安全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中国铁路构建了高原铁路技术标准,成为世界高原铁路运营管理的典范。

这是一条正在加速青藏高原发展巨变的铁路。“出国容易进藏难”是昔日青藏高原交通运输环境的真实写照,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青藏铁路的贯通,一举打破了制约青藏高原发展的交通“瓶颈”,开辟了西藏现代化铁路交通的新纪元,使青藏两省区形成铁路、公路和航空的立体化交通,不仅极大的拉近了雪域高原与内地的距离,同时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旅游升级版、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建设大美青海和美丽西藏、增进民族凝聚力和巩固边防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数据显示,2018年,西藏自治区GDP总量超1477亿元,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前的5倍,其中旅游业收入490亿元,为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前的21.3倍。事实雄辩的证明,青藏铁路早已成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青藏铁路见证着雪域高原的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条民族团结连心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对中国的建设事业进行了充分的构想,他在《建国方略》中说:“建铁路系统,起北方大港,迄中国西北极端”,是想通过铁路来达到“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强国富民的目的。如今,随着青藏铁路的扩能改造和新建铁路的修建,青藏高原向外辐射的西部铁路网正在形成“东接成昆、南连西藏、西达新疆、北上敦煌”的枢纽型路网结构,青藏高原与祖国乃至世界的距离正被不断拉近,青海和西藏也逐步由原来的封闭地区变为祖国西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之一,西藏人民迎来了崭新的生活。正如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所期许的:青藏高原即将迈入"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交通新时代。

如今,承载着中华民族腾飞梦想的青藏铁路,正载着雪域高原的儿女面向未来的光明之路不断开拓向前,唱响雪域高原的幸福之歌。展望未来,雪域天路将更加开拓,更加让人值得期待。(戴治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