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见证革命圣地脱贫“摘帽”换新颜
陕西省政府5月7日宣布,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革命圣地延安的贫困县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226万老区人民开启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2019年5月8日 新华社)
曾经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游记中将延安描述为“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地区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宝塔山下这片黄土地上贫困群众的生活一直牵动人心,铁路在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摘帽换新颜的路上,不遗余力。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延安地处沟壑纵横的高原腹地,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不移地打好脱贫攻坚战略,而今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革命圣地传来的好消息更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注入一剂强心剂。
当下社会的主流是快节奏高效率的,在中国名片高铁带动的一日经济圈效应下,有些人开启了双城或三城的生活模式,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前在我们的各革命老区,走出去都是一件困难的事。1991年12月西延铁路铺通延安才拥有了第一条铁路;1992年8月通车;2005年7月延安至北京列车首发,革命老区与北京第一次离得那么近又那么远;2010年年底包西电气化铁路通车后,延安红色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2012年7月“和谐号”动车的开行,掀开了延安交通运输史的新篇章,自此革命老区也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革命圣地的铁路网越织越密,一些公益“慢火车”也依旧在缓缓运行,穿梭在各个乡镇上的“慢火车”与一日千里的“和谐号”相依相伴、相辅相成,无论快慢服务革命老区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
革命圣地如期脱贫离不开铁路建设,延安铁路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埋头苦干的铁路人,即使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恶劣,他们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条条铁路翻山越岭、盘桓连绵,直通千家万户。如今的延安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脱贫基础日渐坚实,革命老区人民精神焕发,正为开创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接力奋斗。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见证一个又一个历史时刻,此后一道道铁轨会陪着宝塔山、延河水,共看时代变迁。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正引领着全国人民迈向幸福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