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浅谈从匠心巨作——新“复兴”号中得到的感悟 

2019-01-01 23:12:0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邓超

记者24日在中国铁路科技创新成就展上看到,时速350公里17辆长编组、时速250公里8辆编组、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等多款“复兴号”新型动车组首次公开亮相。(来源于:新华网)

复兴一词出自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复兴伯业,司寇屠岸贾见赵氏复盛,忌之益深。"取重新兴盛,使重新兴盛之意。

从我国的第一条高铁线路于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的正式运营通车时距离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新政并畅想着我国要拥高速铁路的提议已挥手阔别30载。从2008年开始到现如今我国的高铁和高铁技术用10年的时间已然越居于世界前茅。这40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万物复兴更迭的40年,也是我国铁路事业从无到有欣欣向荣发展的40年。高铁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让我们老百姓受益匪浅,出行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放下了为了出行而准备的沉重而繁多的行囊,千里之外须臾即到。

这时我们的心中难免不生出这样的疑问——我国的高铁如何会在短短的十年里得以飞跃的发展呢?我们不妨看看以下的数据:2012年以来,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技术牵头,2014年完成“复兴”号的设计方案,2015年完成了其生产下线,2017年6月26日国产的“复兴”号正式在京沪线投入使用。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最重要的是中国标准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再到2018年12月24日全新一代的“复兴”号又重装亮相。这些数据不但向我们展示铁路科研精英团队及技术工作人员队伍的实力和体系的庞大而且从另一方面完美的诠释了中国铁路人的工匠精神。

在学习中求通达的匠工之领悟。我国高铁在问世之初,机车和车体都是全部依靠进口,没有一项是烙有中国制造的印记。在面对这样的窘境之下,铁路科研人员抓住列车的每一次拆装检修的机会,认真谦逊的向国外技术人员进行请教,认真分析列车上每条电气化线路和机械装置甚至精细到每一个电容和镙丝的丝圈的多少。他们在研究中分析,在分析中研究,充分掌握和理解设计和制造的原理,为我国高铁的自主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制造中求完善的匠工之追求。在充分领悟国外的设计和制造的基础上,铁路人并没有因些满足现状,为了设计和制造上的更加完善及更加严苛的安全性和更加舒适的乘坐感。为了这些追求铁路的科研人员励精图治,在科研的苦海中以坚持为舟,以乐观向上为桨。在历时五年的时间里制定了一个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制造和设计高铁的世界标准。这是一种务实向上的追求,这是一种面对时代发展的追求

在精益中求创新的匠工之探索。我国是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人口大国,每次在遇到大的人口迁徙的节假日里,运能和运量都会发生摩擦和碰撞产生不和谐的矛盾之音。为了这一国情的需要,才有了全新一代“复兴”号的诞生。它的牵引力更大,载客量更多,舒适性更高。在未来客流量巨增的时期发挥出它更大的作用,从而减小运能和运量之间的现实矛盾。这是为了国情需求的创新,这是为了满足民义的创新。

中国铁路人用坚持和坚韧的态度让我国铁路事业完成从低谷走向高峰的变化,完成了从百废待兴到自主强盛的炫目蜕变。中国铁路人用他们的匠工精神实现了中国制造的中国梦。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异常的激动,我真的很期待中国铁路让世界为之一震的又一壮举的诞生。我为中国铁路喝彩,我为中国铁路人喝彩。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