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不断创新服务,为旅客出行提供方便
春运几乎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从1980年“春运”的第一次出现到现在,春运的发展已由一票难求发展到现在的“互联网+”出行。(2月1日中国青年报)
“春运”这个词在改革开放出行的新名词,是一种时代的符号和代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春运刚开始的时候,在外的游子要返乡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在春节即将要结束的时候,人们要离乡外出学、务工。过去,铁路运力紧张,出现购票难、乘车难、出行难成为一种痛苦的经历。随着铁路建设发展,“四纵四横”的铁路网让百姓出行轻松、方便,彻底地改变了过去春运的格局,所变化的不仅仅是铁路缓解的春运的压力,更关键是春运由过去的“一票难求”演变成当今的“互联网+”出行,对于众多百姓来说,那是一个怎样的幸福和期待。
春运已经发生了格局变化,让人民对春运有了新的认识。1979年年初的广东,广州火车站人潮如海,“春运”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在1980年,“春运”首先被《人民日报》提出后,外出务工、求学一族也就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定期流动”的春运。40年来,春运大军从不到1亿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29亿人次,相当于让除亚洲以外世界其他地区所有人搬了一次家,这是铁路部门每年都要迎来的一次大考验的社会背景。
春运服务的提升,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人民铁路面对交通运输带来的种种苦难从不退缩,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旅客的出行安全、舒适、便利为宗旨。从贴近旅客的实际需求出发,实事求是。从人工售票到自动售票的转变,从普速列车到高铁动车的普及,铁路的建设发展也从之前的很不平衡、不充分到现在的“四纵四横”的大跨越。铁路为旅客回家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案,也为一票难求的局面做出了更大的努力。
细小的服务变化,见证着人民幸福生活美好。为了让旅客的出行更加有幸福感,铁路部门广听意见和呼声,不断地完善服务细节,不断地提升服务质量。对于发现的问题,通过多种措施针对性的改变,让旅客深感舒心,让旅客更加满意。比如,“互联网+”铁路出行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以前旅客出行,从购票、上车、旅途用餐等方面来看都是很不方便的。票不好买,还只能去售票厅;上车很慢,要排很长的队伍,吃饭也显得很应付。自从“互联网+”铁路出行的出现,让这一切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不光让出行的旅客不需再久久地排队,而且通过电子支付、高铁定餐、接续换乘以及人工智能等功能的使用,可以让旅客的体验更加舒适、美好。
铁路的发展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互联网+”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铁路部门将“互联网+”很好的与铁路服务相结合,成就了“互联网+”铁路出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铁路出行必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孙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