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将历史依托于“标志”建筑,让文化传承愈加鲜活

2018-01-30 10:07:1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王舒雅

高铁、支付宝、网购、共享单车在2017年被喻为“新四大发明”,让国人倍感骄傲,而排在首位的中国高铁,更是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此间正在召开的河南“两会”上,河南政协委员吴颖建议,可以基于河南省会郑州的铁路发展历史,建立一座铁路博物馆,梳理、保留中国近现代铁路发展的文化脉络,“不忘来时路”。将其馆打造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中新网  2018年1月29日)

作为一个中国历史的终极粉,在落笔之前,笔者想先分享一个自己的爱好。每到一地旅游,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一探究竟。说到原因很简单,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精粹大都集中在此。博物馆可谓是一城乃至一省由古至今文化之大成,它见证了王朝的更迭,更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是能快速穿越古今最真实的桥梁。

最近很热火的综艺《国家宝藏》以史为鉴,以各博物馆历史文物展品为依托赢得了大众的芳心,收视率狂飙也是直观的再现了十大博物馆的地位。在大众心中,博物馆是古今文化储藏的天然宝库,文物的集中展览是对历史最好的总结和见证,并利于大众所接受。同理,我认为“文化”若想广为流传和传承,以展览馆为载体,以展出物为媒介不失为当代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发扬之好方法。如正在召开的河南“两会”上,河南政协委员吴颖建议,可以基于河南省会郑州的铁路发展历史,建立一座铁路博物馆,梳理、保留中国近现代铁路发展的文化脉络,“不忘来时路”。将主题博物馆打造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这就是基于当代社会下的群众文化接受心理所提出的可行方案。

笔者以为,愈加发展的中国社会,高铁已成为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之一。从最初的普速客车为陆地化有序快速交通发展打好的头阵,再到高速列车实现在速度、空间、时间上的质的飞跃,从历史上传统的货运运输到高铁快运,中欧货运班列的开行,铁路似乎愈加被社会所认可,也似乎愈加被社会所“重用”。

中国铁路的发展史坎坷却也飞速,但同时,中国铁路历史也应当被大众所铭记。如果能够为铁路的发展建造一些标志性建筑,如郑州的二七纪念塔就是为了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如今已成为郑州市地标性建筑,再比如若将中国铁路的发展记史在册,搜集近代铁路发展的照片,文字,书籍甚至录像,积聚而成在一个铁路主题博物馆中,当人们走进其中,必将如同走进这百十个历史博物馆一般,最近的穿越历史,了解中国铁路之变迁,了解中国人的生活出行之变迁,触摸最真实的物证记录,如古文物般细细揣摩,你也许会领悟许多的东西。

国之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亦离不开“来时之路”。毛主席曾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古人亦云“借得大江千湖水,研为翰墨颂师恩”,历史就如同我们的恩师和挖井人,继承为基方才能创新为高,不仅仅关乎铁路之发展,所有优秀的历史文化都应当被记忆雕刻于心。至于用何种方法让大家记住,那就百家之言语可娓娓而谈也。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