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井冈山日记

2016-11-23 09:20:0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蒋葆华

午饭实在当地农户家吃的,我们也“深入群众、走访民情、干农活、自做红军餐”,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红米饭、南瓜粥。

下午,我们又驱车来到了八角楼和黄洋界,听当时的红军故事,瞻仰先辈的光辉足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留下的那首《西江月-黄洋界》的词,站在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旧址上来细读体会这首诗词,才能更加体会出它最深层次的韵味。

2016年11月14日 晴

一大早就整装出发,今天,我们要住在瑞金,去看看那个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建立的地方,有着怎样的神奇。当然,沿线我们还会参观一些有意义的地方,比如说,兴国县。这个被称为“将军县”的地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共和国在这里诞生了56位将军,2位上将、6位中将、48位少将,可以窥见一斑,当时的兴国县人民,是怎样地踊跃参军、前赴后继,一将功成万骨枯,又是牺牲了多少的兴国战士,才能出现如此多可配可敬的英雄人物。

下午驱车到达“毛泽东长岗乡调查纪念馆”,让我们体会了一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反映出了毛主席真正为农民群众谋福祉、做决策做工作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016年11月15日 晴

这一天的行程很满,我们去了叶坪革命旧址、瑞金博物馆、中华苏维埃纪念园、沙洲坝革命旧址等地。深深印在我脑中的,是那个为丈夫做了七十五双鞋的“陈发姑”,和送了八个儿子参加红军却都牺牲在了战场上的杨荣显老人。

真的有一种让人从心底发出来的痛,那75年的守望,是一种怎样的旷世等待,一年一双鞋子,一年一个等候,青发早成华发,红颜早已霜鬓,“共和国第一军嫂”的等待,是一曲最悲壮的爱情赞歌。一生守望他,青丝到白发;他为革命生,我为团圆家;他信革命,我信他;想他,梦他,思念他,那怕只说一句话。这是一种信念的力量,才能支撑起如此伟大的奇迹!

还有那送了八个儿子参加红军的老人,真的是于心不忍,8个儿子,整整8个儿子,都上了战场,短短几年时间,却是一个也没有回来,白发人送黑发人,何等凄凉,令人落泪。当时第一次反围剿期间,红军第一次扩红,杨荣显老人的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参加红军,不幸的是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当中都牺牲了,这个噩耗传回来以后,杨荣显老人肯定很悲伤,作为父亲来说,他把这种悲痛化为力量,叫自己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四兄弟主动找到红军的队伍,把四个儿子又送到了红军队伍里面,送上了战常后来在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过程中,这四兄弟在现场上也是先后都牺牲了。六个儿子全部牺牲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又把老七、老八送到了红军队伍里面去。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役过程当中,这个事情就被部队里的领导传到了中央军委,中央军委的领导指示一定要保住这两个小儿子,一定尽量叫这两个小儿子回到杨荣显老人家里面去。但是这个事情,我们通过地方苏维埃政府,跟杨荣显老人交谈,杨荣显老人坚决不同意,他说保家卫国,保护红色革命的胜利果实,这是他们应该做的,红军是他们的救命恩人,自从红军来了以后,他们种上了地,有地了,有了粮食吃,一定要支持我们的革命斗争,所以坚决不同意。两个小孩还是留在了战场上,最后牺牲在第五次反围剿战场上,令人唏嘘。也不禁让我思考,是什么样一种精神,能做到如此的事情,能做到奋不顾身、无私忘我的热情与大义。

培训结束了,但是似乎又没有结束,似乎有一种精神和信仰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指引了一个方向、照亮了一片光明。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