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今朝见锋芒
■本报 沈媛萍 余 毅
公元前,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扬州始建。贯通了淮河和长江的邗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大运河河道。细浪流转、白帆穿梭,大运河潺潺流淌千年,穿越邵伯湖、经过高邮湖,“文化玉带”生生不息。
如今,动车组高速疾驰、身影如风,如同一支开刃长剑,在淮扬大地上划出一道梦幻轨迹——连镇高铁淮丹段迎来开通运营的大喜日子,恰好与古老的大运河交相辉映。从运河时代到高铁时代,曾因“水”而兴的“运河之城”淮安、扬州看见了重塑辉煌的光荣和梦想,宝应、高邮等县市也将迎接“高铁新贵”的机遇与挑战。
联动“2小时江苏”,辐射“3小时长三角”,连镇高铁带来的是沿线区域经济布局的深层变革。“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互联互通,是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引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院长刘建红介绍说,人流、物流、资金流在“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流动,演绎出“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连镇版本。连镇高铁“一朝出鞘风云动”,为此刻,上铁院人十年磨剑倾心血。
奋勇闯关“无人区”
连镇高铁创造了许多“首次”,在创新前行的画布上,记录着上铁院人的坚实足迹和奋斗精神。
在中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上,设计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悬索桥上跑高铁动车组,这还是头一遭。悬索桥是典型的柔性结构,有一定的变形空间,高铁无缝线路的轨道线形长期随桥面变化呈现“多个连续曲线”的形态,非常罕见。另外,受各种环境因素直接、间接影响,悬索桥的轨道线形控制也很困难。可以说,大桥建成后的轨道线形平顺性规律如何,高铁能否在这种轨道线形上安全运行,国内外都没有经验可借鉴。确保全天候变形条件下轨道线形对高速动车组的适应性,成了项目副总体兼线路专册曹磊必须破解的难题。
时间紧、任务重,持续近半年时间的安全性论证过程并不轻松。在查阅了大量规范文献和检算分析了3708个大桥形变数据后,曹磊提出了论证线路安全性与舒适性的技术路线——通过“以直代曲”拟合实际线形,以拟合坡段长度及轨道不平顺性来评价安全,将悬索桥轨道线形这一“复杂方程”简单化。
“我们研究发现,通过平顺好轨道线形,可以保证后期高铁在‘多个连续曲线’上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曹磊说。鉴于此,他们努力破解悬索桥对重量变化十分敏感的难题,通过精细调整轨道下方的道砟,实现了初始状态下轨道线形的平顺性。此外,设计团队还在五峰山长江特大桥上开创性地采用了悬索桥无缝线路计算方法,完成了世界量程最大调节器应用等施工。这些勇闯“无人区”的探索为大跨度铁路悬索桥建设提供了参考。
铁路桥梁大直径预制管桩研究是另一个典型案例。PHC管桩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但受到现有施工工法限制,其在铁路桥梁领域尚处于摸索阶段。“打入法对施工场地和地质要求极高,使用大吨位的重锤捶击管桩,会产生极大噪音、振动及污染。”桥隧院副总工程师潘湘文用“地动山冶来形容。潘湘文团队利用2个月时间到国内外多地调研,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现场试验,与泥共舞、与土为伴,将“书生气”练成了“英雄胆”,最终在“无人区”插下旗帜,首次成功验证了适用于砂性土与黏性土的铁路桥梁预制管桩新型沉桩工法,及其对应的桩基设计和质量控制方法。上铁院也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走出了国企混改的新路子——与建华建材合资成立预制构件公司,在更广阔的市场中搏击风浪。
同心聚力解难题
如何与既有线顺利对接入网是包括连镇高铁在内的铁路新线建设难题。
破题之道,首在各专业做好“硬连接”的精细文章。连镇高铁引入既有镇江站为软土地质,且与沪宁城际铁路最小线间距仅5米。通过反复论证和模拟计算,线站院副总工程师于荣喜带领团队完成国内首次软土地区运营无砟轨道高铁路基帮宽设计方案。
“我们采用非埋式板砖结构加板下填充轻质混凝土方案,结合线间距变化,创新采用3种板型,最大限度减少了对既有路基的干扰,保障了施工期间线路运营安全。”于荣喜说。丹徒站创新采用国内首例“正线外包、车场半纵列式”站型,巧妙解决了线路接入问题,保证了运输组织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连镇高铁与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宁启铁路等线路交叉16次,每一处桥梁都要在复杂局促的空间合理布设。凭借着设计团队丰富的营业线勘设经验、精准可靠的设计方案,连镇高铁顺利“闯关夺隘”。以跨越宁启铁路特大桥两座主跨128米、7000多吨重的转体桥为例,桥梁位于半径700米的圆曲线上,转体前距离宁启铁路高压接触网仅0.4米,最终实现同时逆时针旋转19.5度后精准对接,创造了国内单线铁路跨度最大、曲线半径最孝距既有线最近、坡度最大的铁路转体桥纪录。“我们在转体系统、风险控制等方面掌握了跨越繁忙既有线转体桥梁关键技术。”上铁院副总工程师陈怀智说。
破题之道,还在“四电”等相关专业下足“软连通”的绣花功夫。在设计GSM-R无线通信系统方案接入镇江枢纽区域时,负责人刘玺遭遇了技术瓶颈。刘玺解释道:“镇江枢纽区域系统频点资源已经饱和的状态给连镇高铁接入带来了系统性难题。”经过10余次技术方案比选和现场勘察,刘玺探索起了“分蛋糕”模式,完成了区域内10余处基站、60余项无线通信系统相关技术参数及配置优化,不仅保证了连镇高铁的顺利接入,而且优化了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原先的参数配置。
坚守匠心铸精品
高质量建好连镇高铁,是每个上铁院人的共同追求。在历时十余载的勘察设计历程中,他们在传承中践行着“以人为本、诚信创新、精品人品”的价值取向。
星光不问赶路人。“为了赶上沪宁城际铁路‘天窗’点,我们凌晨出发,既要核对地图,又要腾出手来照明。”2014年5月到8月,时任项目总体、现任上铁院副总工程师的周小兵带领项目组辗转淮扬。文件编制阶段,他们平均加班长达200工时。
连镇高铁全线开工后,现任项目总体程锐从周小兵手里接过了担子,同配合施工指挥部指挥长洪昌孝一起带领全体配施人员坚守阵地,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为淮丹段200公里线路提供了优质、安全、高效的现场技术服务。
时光不负有心人。身为项目副总体兼信号专册的刘洋深有体会。信号系统被称为高铁的“中枢神经”,其中列控工程数据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所在。在线路、站尝接触网等相关专业协力配合下,信号专业全力投入,共编制列控工程数据21206条。最终,在近两月的动态检测中,110余列试验列车检测里程长达51571公里,验证了列控工程数据“零错误”。他也终于兑现了之前立下的“军令状”:绝不因设计错误引起系统软件修改。
被称为“拼命三郎”的桥梁专册陈杰亦是感触颇深。淮丹段桥梁长度累计超196公里、特殊结构逾10%,当200余册、累计15038张设计图纸交付施工时,整整装满了一卡车。“看着图面一根根线条,感觉踏勘时的一处处沟壑水系、一座座城镇村庄都历历在目。”他回忆道。如今,黑色线条已变为处处飞虹。陈杰在试运行列车上与女儿电话连线:“参加项目时,爸爸刚认识你妈妈;项目定测前,你刚出生;拿出蓝图时,你满周岁。现在你已长大,希望你的人生能像高铁一样平顺舒适,尽情地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
这样的“赶路人”“有心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扬州东站成功利用开孔梁设计将候车大厅净高提升1米,旅客候车舒适度得以明显提升;在全线车站实现“售服合一、验检合一、应急监控合一”信息系统集成,将作为样板工程推广;率先开展以轨道为主体的BIM技术综合应用研究,捧回了第二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单项一等奖;依托高压电力迁改代管理模式,提供可靠、细致的专业服务……点点星光,最终汇聚成浩瀚星辰。
坚守,淬炼出时光的品质;匠心,琢磨出情怀的精致。20多个专业、近百名勘设精兵、10多次获表彰,他们把奋斗和勇气、智慧和执着、梦想和希冀留在了淮扬大地。
十年磨一剑,今朝见锋芒。从2009年到2020年,光阴十余载,厚积分秒之功,始得一鸣惊人,上铁院在连镇高铁项目中有过困难与挑战,更有荣耀和收获。“连镇高铁已然成为上铁院人才培养的示范田。”正如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上铁院总工程师薛新功所说,“一批批上铁院人在打磨连镇高铁这把名剑的历程中,也磨砺了自身。”如今,“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号角已经吹响,上铁院人满怀豪情、整装待发,抱怀宝剑、敢试锋芒。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中国水电四局洛阳地铁2号线 “安全”责任03:18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07:46
- 强化设备维护保障旅客平安出行07:46
- 加强车站防寒打造温暖候车环境07:46
- 金华始发终到中欧班列今年开行超400列07:45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