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攻坚京张第一隧

2018-05-29 09:13:4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唐克军

打开地图,总长220多公里的京张高铁在抵达张家口市下花园站后一分为二,向西北直达张家口的是京张高铁主线,向东北通向崇礼的就是52公里长的崇礼支线。

崇礼境内80%为山地。绵延的高山加上低温天气,让这里成为知名滑雪胜地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赛场,也让经历丰富的高铁建设者吃尽苦头。

在崇礼支线正盘台隧道,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者已苦战一年多。藏在大山里的神秘水系、形成于2亿年前的火山岩以及打破纪录的28个月工期,共同考验着这家隧道工程“老字号”的实力,也刷新着人们对京张高铁建设难度的认知。

打隧道10年

这是最难的一次

正盘台隧道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和赤城县交界处的大山里,全长12.974公里,是崇礼支线和京张高铁全线第一长隧。

2017年底,这座隧道在京张高铁施工一线突然“走红”。但是让它“走红”的并非工程长度,而是难度。“那里的情况非常令人恼火。”提及这座隧道,人们经常这样感叹。

到底有多“恼火”?日前走进隧道一探究竟。

在张家口市宣化区赵川镇正盘台村,一个小山坡被挖开直径6米见方的洞口,上面写着“正盘台隧道1#斜井”,斜井旁的铁皮房里摆满了长筒雨靴。

换上雨靴走进斜井,好像走进一条地下暗河,河水翻着浪花奔涌而出。在暗河源头——斜井掌子面上,几股瀑布般的大水从洞顶岩缝里直泻而下,现场犹如下着倾盆暴雨。在止水带遮挡下,4名穿着雨衣的工人正吃力地焊接钢拱架,焊花照亮了他们潮湿的脸庞。手脚并用爬上掌子面,却不得不放弃采访——水声太大根本无法对话。

在与1号斜井掌子面相隔仅几十米远的平导内,30岁的孔令华正在掌子面上钻孔打眼。这里水势稍校孔令华大声说,自己来自云南昭通,这是打隧道10年来最难打的一次,“每天全身湿透,没有一点干的地方,一天进度只有一两米”。

2个月增加1000人

精兵强将云集正盘台

正盘台隧道开工时,中铁隧道局集团京张高铁崇礼支线项目部人员总数约为1500名。如今,这个数字猛增到2600名。

对于有着40年历史的中铁隧道局集团而言,最大难关不是涌水和岩体破碎,而是要确保工期。为确保京张高铁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开通,这座隧道须在2018年11月打通,总工期只有28个月,将创下近年来同类隧道工期新纪录。

日历翻到2017年11月,工期仅剩1年时,隧道进度只有2254米。压力层层传导到中铁隧道局集团领导。他们到现场考察后决定举全集团之力,不惜代价按期打通正盘台隧道。

经过领导研究和专家会诊,加强资源配置、增加掘进作业面成为共识。很快,他们在已有4个斜井的基础上增设平导和支洞,支洞里还开挖了泄水洞,使掘进面由14个增加至38个。“洞内有洞”的格局,让正盘台隧道施工平面图看起来像一张蜘蛛网。

为实现38个掘进面同步施工,今年3月起,中铁隧道局集团大举增兵正盘台隧道。“公司从事过铁路建设的精兵强将都来了。”被调来担任项目部经理的中铁隧道局集团二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润军说。

与此同时,公司投资3亿多元配备9条机械化作业生产线,实现全机械化配套施工。液压沟槽衬砌台车、自动智能蒸养台车、全液压三臂凿岩台车、超前地质钻机……除盾构机外,世界一流的隧道施工装备这里几乎都有。

大块头有大智慧

智能技术打造中国名片

京张高铁是世界上首个全线采用智能技术建造的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是什么样子?到正盘台隧道走一趟,你就会知道。

在隧道深处,超前地质钻机像一位专业地质预报员,长长的“鼻子”穿透岩壁,精准探明前方十几米处围岩和含水情况;自动智能蒸养台车不仅对混凝土进行蒸汽养护,而且自动生成温度曲线、报表,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提升混凝土强度……个个都是“大块头有大智慧”。

精兵强将+全机械化+智能建造,显著提升了隧道施工效率。截至5月27日,正盘台隧道累计掘进6643.2米,正以日均40米的速度延伸。在与复杂地质的较量中,人类已经占据上风。项目部上下斗志昂扬,有信心按期打通隧道。

按照计划,京张高铁将在2019年全线开通,3年后,冬奥会将盛大开幕。“那时,来自全球的旅客坐高铁只需3分钟就能通过这座隧道,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在这里苦战了28个月,但是想到能为奥运工程做贡献,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戴润军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