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防治城市内涝更应着重“强基达标”

2017-06-28 09:43:3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叶修桧

“玉屏在此次暴雨中没有出现内涝,不是因为雨量小,而是我们前期的排水工程规划有前瞻性、工程质量有保障。”6月24日,玉屏自治县县长杨德振在检查防汛工作时说。(6月27日《贵州日报》)

今年入汛以来,连续近半个多月强降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多个城市摇身变成“水城”,内涝成灾,交通阻断,财产受损,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工作生活。一时,“下雨天到某城去看海”、“滴滴打船”、“汽车成了潜水艇”等等,成为网友们的流行调侃。

看到这则新闻,在替玉屏自治县防涝有方感到欣喜的同时,更为大多数城市严重内涝深思。每次暴雨来袭,内涝问题几乎成了困扰中国城市的燃眉之急,防涝成了每年夏季城市应急的“必修课”。作为一种常见“城市脖,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标本兼治,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安全的新命题。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这个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因此,“大雨即涝”成了每年雨季的惯例。

此前,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对国内351个城市排涝能力的专项调研公开数据显示,2008至2010年间,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在发生过内涝的城市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纵观频频发生内涝的城市,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一是城市规划不够科学,排水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前瞻性;二是快速化的城市发展带来的地面硬化,导致雨水下渗量急剧减少;三是城市建设管理一直有“重地上、轻地下”的通病,排水基础设施都存在较大历史欠账。当连日暴雨来袭,城市不可避免产生内涝,且老城区最为严重。

说到底,产生内涝的根源在于城市排水基本设备设施欠缺,排水系统未达标。笔者认为,治理城市内涝最重要的举措还应归根于“强化排水设备设施之基,着力提高下水道等排水系统建设的标准”。其实,不妨可以借鉴铁路系统围绕运输安全、经营创效在“强基达标、提质增效”方面好的做法,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护手段,提升抵御内涝的基本功,变“事后抢险救灾”为“事前固本强基”。

首先,突出“人防”,加强城市内涝应急与预防机制建设,对一些薄弱环节如地下停车场等提前做好准备,联合水务、市政、城建等部门从治理低洼地区入手,对整个城市排污、排涝情况进行大排查。其次,补强“物防”,通过扩建下沉式绿地、铺设透水地砖、充实地下水、利用屋顶集雨等硬件设施,变“排水”为“留水”。最后,增强“技防”,以内涝控制与雨水利用相结合的理念,采用一定的技术,把雨水变成一种有价值的水资源。

思危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应对暴雨内涝灾害需要全民综合施策,将利用和顺应自然,预防和抢险,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等有机结合,有效减少和降低城市内涝危害,让城市能在暴雨洪水面前坚强起来,让市民不再受雨洪之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