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精益求精打造“毫米级”工程

2017-06-23 16:23:5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关瑞飞 王忠霞

鼓声雷动红旗开,蛟龙冲波拔头筹。

6月12日,C5501次列车驶向阳新站,武九客专湖北段开通运营,湖北阳新县从此迈入动车高速时代。在这里,武九铺轨人用他们的勇气和汗水,在百湖之滨创造了“各项指标全优率100%,轨道质量状态TQI指数2.9”的有砟轨道国家新纪录。

什么是轨道质量状态TQI?简单来说就是一套评价轨道质量状态的先进技术,这个数值越小轨道越平顺,旅客乘车安全度、舒适度也就越高。

敢为人先,建设“毫米级”工程

目标高、标准高、素质高——新“三高”是创出优质工程的关键。2016年6月20日,中铁十八局集团二公司武九客专铺轨项目部跑步上常这是该公司首次涉足铺轨领域,如何实现后来者居上,项目部经理韩少华压力巨大。他们确立了轨道质量状态突破3.0、再创新纪录的目标。

高目标需要高素质的人员。为迅速提高参建人员的整体施工能力,他们在存轨料间隙,开办了“精准化培训全覆盖”的专家授课、现场观摩、实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大讲堂,全面落实技术交底。

高素质人员确保高标准。“铺轨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把握好施工节奏,确保施工作业连续性,我们对全员进行定岗定责,将工作职责和要求细化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身上。”韩少华说。在铺轨过程中,他们“死磕”流程,对施工组织方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优化;“深抠”细节,严格落实“动态方案预控、现场效果复核”的双控工作机制,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统筹规划,对22.7万个轨距进行人工测量,对26万个扣配件进行专人跟踪复查。正是对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他们将轨距误差控制由规范标准的正负1毫米提高为0.5毫米,从而保证了63公里有砟轨道的高标准。

精雕细琢,打造创新型团队

就在大家为铺轨机作业速度快、质量好欢呼鼓舞时,如何让铺轨机过道岔,成了制约施工生产的一个关键因素。既定的方案需要3天,还要多次锯断钢轨,而锯断钢轨就要进行闪光焊接,这样会造成效率不高,成本很高。项目部科技革新小组多次进行现场分析论证,始终没有好的办法。看着偌大的铺轨机,有人说:“难不成我们要学古人用滚木把它滚过道岔?”一句话提醒了项目部总工程师毛永明,他将“滚”变为“引”,把60米长的铺轨机用6根4米工具轨引过道岔,仅用9个小时。工具轨均来自废弃钢轨,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成本。

铁路铺轨施工工序复杂、施工难度高、工期要求紧,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项目部向工序衔接要时间,向方案优化要效率,以“三天一计划”的施工方案,全面加强现场机械设备集中调配管理,明确机械设备作业地点、运行轨迹,以良好的现场安全预控,保证了“上砟捣固协同推进”施工方案的实施,大幅提高了上砟和捣固施工作业效率。

他们在创新求实中不断前行,仔细梳理施工工序,在严丝合缝的工序里再“插针”,摸索出精确定位“零点”、提前百米推送钢轨、边铺边测排查扣配件、推送钢轨中进行小范围保养、排空期进行全面维护保养等一系列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新举措。

爱岗敬业,尽显责任与担当

“只要设备不坏,不论刮风下雨,都要加班加点干。”铺轨机机长张程军讲出了中铁人的执着与担当。“37个小时”是张程军他们工班创下的最高连续作业纪录。“虽然是两班倒,但是剩下的这1公里就是我们工班的任务,必须要由我们工班完成。”就是凭借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完成”的这份坚韧、执着、专注的品格,他们坚守施工一线,累了、困了就在设备维修的间隙靠在桥墩上休息一会儿。

夜以继日,风雨无阻,凹凸不平的石砟上,一走就是10多个小时,脚上的血泡好了又起,鞋子踩坏了一双又一双,这就是奋战在精调精整一线上测量人员的真实写照。白天顶着炎炎烈日用全站仪、水准仪现场复合校订,晚上推着轨检小车进行精确测量。“时间再晚,都要完成对数据的汇总,分析波形图,制订精调方案。”作为精调精整现场负责人的吴罡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睡觉的人。

武汉夏秋两季多半的时间都是在下雨,铺轨工序衔接紧密,施工节奏快。为了保证铺轨节点目标,雨中作业是常态。就是在这样的艰苦作业环境下,参建员工们善始善终,以最准的测量数据,形成最优的测量方案,实现了最好的精调效果,创出了有砟轨道TQI指数2.9的新纪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