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奔跑在轨道上的追梦人

2019-08-19 09:46:2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张继军

26岁的刘航在蒙华铁路项目经理部计划财务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今年是他到轨道公司的第三个年头。这期间,他本来有机会跳槽——业主单位“挖”他,据说都办好了手续,工作环境和待遇都比轨道公司要好。为什么没去呢?刘航的解释是:“这个单位钱多,你去了;下一个单位钱更多,你又跑了,单位怎么办?人活着,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我女朋友在轨道公司,大家都很照顾她,与许多两地分居的员工相比,我们感到很知足。” “做事先做人嘛1这句话他提了很多次。

谈到婚恋这一现实的问题,28岁的李玉龙叹了口气。“谈过两个女朋友,都因为工作在外地,不能经常见面,最后分手了。”随后,他话音一转:“感情这东西,要看缘分,是你的,总要来的,我不着急。我一年回一次家,家里人拿当亲戚,挺好1

何鹏飞戏称自己是一个“另类”,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他的时间总与一般人错开。时常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上班,他休息的时候别人在上班。如何调节这种“时差”呢?何鹏飞说:“平时与外界接触得少,闲暇的时候,不主动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比如骑骑车,打打球什么的,就会觉得很孤独。”何鹏飞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安顿下来,好好工作,找个“靠谱”的姑娘踏实生活。

杨静在轨道公司机关工作,她的爱人在南方公司工作,俩人结缘水电四局,但阴差阳错,总不在一个单位。他爱人在南方公司的项目部,哪儿有工程中标,人就得去哪儿。这样一来,夫妻二人就面临着分隔两地的情况。有了孩子以后,杨静考虑的重心更多地放到了家庭上。她说:“在工作和家庭中间,必须得做出选择。目前看来,可能我要做出牺牲了。这点我们也达成了共识。”

人才成长的轨迹

动辄几个亿或者十几个亿的工程,复杂的施工环境,严格的履约要求,让初出茅庐不久的年轻人担当主力,而且是管理要职,信心从何而来?轨道公司有“三个人才锦囊”:一是员工双职业通道,二是职业项目经理人,三是专业通道。这三项人才制度,互为补充,融为一体,共同搭建了全员“双通道四序列”职业发展体系。此外,轨道公司还出台了人才培养“双鹰计划”:分别从“雏鹰”和“雄鹰”两个阶段培养;即对新入职分配到各岗位上的应届毕业生指定一名职场引路人,开展基础性带教计划;对选拔的优秀年轻干部选定一名导师,开展高层次的培养计划。通过明确申报范围、权责关系、考核奖惩等实施细则,条理化培训内容,强化监督考核目标,致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能力过硬、业务指导能力强、管理思维领先的年轻骨干及领导干部。

具体实施中,轨道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首先,有意识地挑选一批青年骨干充实到重点项目。新员工进场后,实行“师带徒”,项目部管理层每人带一位年轻员工,并且将培养计划、方法和目标落实到白纸黑字,形成协议,确保“传、帮、带”取得效果。此外,项目部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让青年员工尽快熟悉业务,掌握技能。董贤、李玉祥的工作经历具有代表性:

2012年大学毕业的董贤,经过深圳地铁、徐盐铁路的锻炼,已经能够独立编制施工方案。2015年度至2018年间,董贤负责参与并主责完成多项QC成果与工法,其中“提高清水混凝土外观质量”、“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质量控制”获得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三等奖,“三层地铁车站桁架式支撑格构柱施工工法”获得电力建设集团公司和青海省省部级工法。2017年董贤被水电四局评为“金牌员工”,如今他已是徐盐铁路指挥部工程部副主任。

李玉祥2016年7月大学毕业后,入职轨道公司,3年间,他勤奋钻研,迅速成长。从武汉地铁11号线车站施工到东西湖雨污分流水务工程建设,他“既管技术,又管质量”,两个担子一肩挑,压力可想而知。据他的室友介绍,李玉祥是项目部“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如今的他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技术员,而且给新入职的学弟当上了“师傅”。

在轨道公司,还有许多像董贤、李玉祥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一专多能”,多才多艺。有活力、有想法、敢作为、敢担当、爱岗敬业。充沛的精力、活跃的思维,使得他们在本职工作之外开拓出更宽广的天地,让施工生活多姿多彩,充满趣味。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能干肯干的年轻人,“四局轨道”处处涌动着青春的活力。

有热情,有责任,有快乐,有苦恼。在水电四局轨道公司,很多年轻人肩挑重担,怀揣梦想,在“轨道”上努力奔跑,在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努力奋斗。他们品味着同龄人所共有的人生体验,也拥有着水电四局人所特有的执着与坚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