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春运发源地亦是社会变迁的影子

2019-02-12 10:40:4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唐思贤

1月28日,笔者在春运发源地广州采访时发现,广州火车站新搭建的雨棚内人头攒动,但秩序井然;广州东站内客流如梭,旅客进站乘车十分顺畅;广州南站各条股道排满了一列列蓄势待发的白色动车组,站台上旅客排着队平静上车,偌大的高铁站紧张而有序。当日广铁客流高达180多万人,客流有较大增幅。这些信号告诉我们:作为全国春运发源地的广州,进入了“极速”春运模式。(2月2日工人日报)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近30多年来,春运大军从1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29.9亿亿人次,相当于让某些国家的总人口搬几次家。

作为春运发源地之一的广东,几十年的时间里也折射出了社会变迁的长足。改革开放伊始,人们从外出逐梦再到圆梦、从脚踏黄土地再到城市建设者、从集体生产再到个体经营,其中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太多的信息,也告诉了我们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中国人民也走进了富强文明的新时代。

在出行情况上看,从“路途漫漫”到“说走就走”,从通宵排队购票到动动指尖刷票……一个个细节折射出春运几十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而当年标志性的“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霓虹灯牌依然醒目,可广州火车站里的乘车人数、开行车次、设施建设、服务质量等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回顾几十年春运走过的路,拥挤不堪的环境,气温难闻的车厢,一票难求的焦虑,这些都已成为春运的“过去式”。着眼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在春运的新常态下,人们从“走得了”转变为“走得好。这是一种进步,也是显现出了春运的步伐正在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进步的信息。

几十年来,我们对春运的记忆是长长的队伍,大大的包袱。数十年间中国铁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缩影,从绿皮车到动车、高铁,从排队购票到手机购票,从大包小包到“顺手寄”,铁路的发展让返乡之路越来越舒坦。(唐思贤)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