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破题多式联运还需“多方插手”

2018-11-29 09:54:5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韦远航

码头在这头,铁路在那头,相隔几公里,看着让人愁;货物运出去,客户成了“瞎子”,货在船上还车上,只能电话追问……11月21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多式联运现场推进会上,铁、水、公、空衔接之“痛”成了热门话题。(11月25日湖北日报)

      多式联运是一种高效的货物运输组织方式,在充分整合各种运输资源,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升企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对于弥补中国交通体系短板,促进现代化物流体系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仍存在铁水公空各玩各的,信息传递不通畅,多式联运变分段运输等诸多难题,严重制约了多式联运方式的整体落地。

      规划缺位,“最后一公里”问题频出。铁水换乘距离从20公里下降到2公里,一个集装箱就会节约500元成本。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新建、改建港口的多式联运统筹力度,使铁路进港率从37%提升到了75%,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很多世纪之初建立的港口,在起初并未规划多式联运,后期拆建扩迁难度极大。很多码头从装卸地点到铁路货场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再加上车辆与集装箱不匹配现象时有发生,本需半天的装货时间往往被延长到一天。更为突出的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全球不断深耕,中欧班列与中亚班列开行常态化,由海上通道抵达沿海港口换乘陆路通道的货物数量与日俱增,“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将如鲠在喉,严重制约港口发展潜力。

      组织乏力,多式联运惨变分段运输。众所周知,无论是铁路、公路、航空还是水路运输,皆拥有自己的一套运输标准,而不同标准之间的巨大化差异便容易导致多式联运出现“水土不服”,互不兼容的现象,使协同发展,一单式物流模式成为“空谈”。在多式联运过程中,哪一段用铁路,哪一段用公路,哪一段用水运,又有哪一段用航空,要用整体的眼光去研究,不能紧盯个体利益不放松,而丧失将多式联运这块蛋糕做大做好的历史机遇。诚然,以铁路“高铁极速达”为代表的运输方式的加入,会分流一部分原本属于长途公路的货流,但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对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重构国际贸易规则乃至经贸格局都具有重要显著的意义。

      多式联运的推广,需要各方努力,而作为国之重器的铁路,此间作为,值得点赞!一方面,铁路部门积极融入现代物流业,加快了集装箱货物运输发展的脚步,主动与港口、船舶公司的沟通与合作,扩大多式联运班列开行范围。另一方面,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升级软硬件设施,为多式联运厚植良好的土壤。同时,积极打破“信息壁垒”,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多式联运的“春天”。

      毋庸置疑,多式联运在我国的发展还只是初具雏形,想解决“牛头”对“马嘴”迷局也不可能仅靠一家之力便一蹴而就。加大铁水公空各部门间的合作力度,构建信息共享机制,邀请现代化物流企业参与多式联运改革,都是解决困局行之有效的方法。铁水公空早日无缝对接,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百姓翘首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