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破坏高考公平的事件时有发生,推进依法治考迫在眉睫

2018-08-08 16:36:3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王红峰

近日,河南4名高考考生家长实名举报称,自己的孩子高考答题卡被掉包,导致考生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和预估成绩相差巨大。对此,河南省教育厅回应称,纪检监察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8月7日 新华社)。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破坏高考公平的事件时有发生,推进依法治考迫在眉睫!

   近年来,每逢高考季,涉及考试作弊和违规操作的话题便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从2008年甘肃天水作弊案到2014年河南高考替考案,2015年南都记者以卧底的方式又摸出江西一替考团伙,等等。还有高考的罗生门事件,比较著名如湖南的罗彩霞事件,2004年,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四年后顺利毕业。无论是公然违反考场纪律还是考前考后违规操作,种种高考乱象刺痛着人们的神经,拷问着社会公平的底线。

  高考公平,可称我们社会公平的底线与枢纽,尤为民心所系、舆论所向、共识所在。高考制度虽备受诟玻,但高考仍然是最能公平、有效地选拔人才的方式。然而,如何守护高考公平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笔者认为,高考的公平价值需要以法治来守护。高考作弊事件屡禁不止,凸显出高考法治守护体系的滞后,暴露出作弊惩处措施的乏力,客观上纵容了犯罪分子更加有恃无恐。如替考行为、高考移民都极大地伤害了高考的公平和秩序。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几起事件都或多或少地遭遇了无法可依、执法疲软、违规成本过低的尴尬局面。如替考,组织者之外,对于其中的参与者、潜在的得利者,并没有有力的法律条文来予以惩戒,只能以开除、清退、取消考试资格了事,难以起到震慑作用。《检察日报》曾指出,江西替考事件不过是冰山一角,水面下未被发现的黑色替考产业链令人担忧。面对黑色替考产业链,现有的处罚措施却并不给力。

  遏制高考作弊乱象当需依靠法治。时至今日,我国仍没有出台专门规范考试行为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法规对行政管理人员、考务工作人员、监考人员以及考生的处理大都为短期的行政处分,处罚力度普遍偏低,难以对作弊者起到震慑作用。期待尽快出台“考试法”,依法严厉打击高考作弊者,让高考作弊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捍卫高考公平,还高考一个清净的环境,才能守住社会公平的底线。

 当然,还要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教育模式,建立更多样化的人才选拔机制,设置更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唯有如此,才能破除全社会对分数和学历的畸形崇拜,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开花结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