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比电子客票更重要的是树立便民服务意识

2018-07-21 19:29:0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赵传龙

近日,铁总在宣布京津城际铁路“复兴号”将在8月8日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行、智能型动车组将于2019年在京张高铁运行等消息的同时,也披露了电子客票服务推进的时间表。(光明网7月16日)

长期以来,购票难、取票难一直是百姓吐槽的一个焦点,铁路部门经过攻关努力,这个现象将永久成为历史,电子客票较好的解决了线上线下第一道服务问题,提高了铁路部门整体的服务水平。电子客票从技术上看并不是难事,作为服务窗口企业,更难的是服务意识问题,如果仅仅是有了电子客票,而服务细节不跟上,仍然难以令广大旅客信服。

鲜花还需绿色衬,电子客票是铁路在便民服务上的一个里程碑,但仅有单个措施,而无系统配件和维护,也只能是“无果之花”。

电子客票的推出并不是意味着纸质车票的消失,它只是增加了乘客的选择权。对于老人、农民和部分特殊群体,仍会习惯于选择纸质车票,难以在短期内学会和适应电子客票。这就要求在推进电子客票的同时,还应保留适当数量的人工售票和检票窗口,并设置电子客票志愿者服务点,对旅客进行引导,保证所有旅客都能按时准点上车。

电子客票的推进是一个渐进过程,并不能一挥而就,在短期内只能让部分车站使用电子客票。因此,除了加快各个车站智能检票设备的改造和建设,还应当在购票环节就做好信息服务工作,让旅客知道哪些车站可以“刷手机”,哪些车站可以“刷身份证”,哪一段乘车区段可以使用电子客票,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因信息不通畅耽误旅客乘车 。

车票“无纸化”时代,降低了人工劳动,却对后台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客流高峰期,后台系统能否撑得装爆炸式”客流的考验?智能 检票机器能否做到“零误差”和“零故障”?解决这些问题 ,除了需要科研人员不断改进系统,做好技术上的衔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确保数据信息交互的安全性,同时对数据进行备份,以防可能出现的数据混乱、丢失问题。还需要作为使用单位的车站细心维护机器设备,并充分做好人工预案,准备好第二套检票方案,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确保旅客不因技术故障问题而延误乘车。

对于出差人士而言,长期以来都是使用纸质车票作为报销依据,如何解决电子客票的报销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客票报销验证系统,在电子客票上附加专门的报销属性,不让旅客因电子客票报销问题而造成折腾。

电子客票是铁路在技术和服务上的一次巨大提升,这种改进不应只限于硬件设备,更应深入到服务理念上。应站在旅客的角度上,预测服务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衔接问题,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从绿皮车到子弹头,中国高铁在不断提高外在“颜值”的同时,还应顺应旅客需求,不断推出创新性的便民服务,提升服务“内涵”,让民众尽享高铁时代的“上帝”尊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