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铁路发展让绿色生态绵绵不息

2017-11-28 13:15:0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王杰飞

空中,特大桥跨越朱鹮国家级保护区湑水河段,首创长达32公里的高铁鸟类防护网;地面,桥隧相连的形式连续穿越菜子坪大熊猫走廊带、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珍稀动物留下生命通道;高清动态网络摄像机实时记录每一帧守护生命的画面,科研人员密切跟进监控……(11月22日 新华网)

当高铁邂逅保护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过程,不忘守护常居于此的珍稀野生动物,彰显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和生态发展的速度与温度。保护生命通道事实上,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从西成高铁筹建初期就已被考量。守护生态温度周边野生动物的活动频率、数量在采取了多项环保措施后,并无明显变化,表明高铁建设对秦岭的生物多样性并无大的影响。

笔者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铁路做的这些,都显示出了对生态稳定的重视,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同时我们自己也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多辟渠道、形成机制;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局面。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铸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城,中华大地就一定会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