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纵四横”走向“八纵八横”的中国高铁
“中国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引领全球,短短十年,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运营里程已经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纵横交错的高铁网络上,风驰电掣的高铁川流不息,演绎着让全球叹服的“中国速度”。(凤凰网财经 11月23日)
过去五年,从运营里程不足1万公里,延展到2.2万多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60%多。我国已基本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四纵四横”高铁网,一张世界最大的高铁网已正式投入运营。速度最快、里程最长,中国高铁在一路领跑中不断提速升级。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高铁的不断飞速发展和壮大,如今的中国已成为高铁大国。高铁把中国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奇迹般的缩短了,把分隔的城市经济圈也互相衔接在了一起,为经济发展、人文教育领域交流、民众交通出行、海外市尝国防建设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高铁的跃进,不仅激起了世界高铁的效应,更为我国在世界综合影响力的舞台上打下了自信的名片。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符号”,一个象征着“自强不息、开拓进娶民族复兴”的符号。
中国高铁的崛起极大缓解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流物流需求量巨大。虽然铁路基本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得到了大提速,重载货物列车也相继投入运营,但铁路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运能与运量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一车一票难求的状况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规模的扩大,网络的初步形成,运营的公交化管理,使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乘车难紧张局面有了很大的缓解,人们的出行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随着高速铁路的投入运营,既有线的货物运输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运货难的问题也初步得以破解。
中国高铁的崛起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民富国强的伟大梦想,必须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作支撑。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我国各民族生活在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强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目的,而高速铁路使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和紧密,并随着这种交流,将会大大降低社会矛盾,增进各民族的团结与情谊,使各民族在充分共享我国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建设伟大祖国的洪流之中。
中国高铁的崛起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随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的出现,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中国高铁不仅有望实现国人“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梦想,也将大大地缩短地区之间、人与人交往的距离。当国人坐着自己国家制造的世界第一速的和谐号动车组来往于全国各地,听着外国人对中国高铁的溢美之词,每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不仅如此,中国高铁诞生的背后,不只是一种发明创造,而是志气的进发和智慧的涌流。这再一次证明,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是能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也是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