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互联互通”绘就枢纽之城新蓝图

2017-10-18 09:12:4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田艳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不断强化“居中”优势,“铁、公、机”一起发力,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是中国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较大的区域之一,铁路从“十”字交会到高铁的“米”字形网络,枢纽之城从地面到空中,从薄弱到强壮,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中国经济网10月16日)

时光荏苒,短短五年间,郑州在迈进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中“破茧化蝶”。 这座连南北接西东的“交通”之城、汇万国品聚千类货的“物流”之城、现代立体的交通“枢纽”之城, “互联互通”带出郑州以点示范的底气越来越足。

互联互通加速融入世界。聚焦郑州,一个“网”通全球的大枢纽正助推加速融入世界。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米”字形高铁“一点”落笔郑焦铁路的运营,客货齐头并进开启“四铁联运”新时期,“东联西进”拉长货运服务链条,“三纵五横”国家干线铁路网主骨架,空中丝绸之路和地面高铁形成的“双枢纽”打出河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王牌优势……具备多功能链接条件的高速交通枢纽从蓝图走向大地,对于促投资、稳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速了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频次。

互联互通促进创新发展模式。聚焦郑州,一个“基点”放在了创新上,亮点纷呈、新意迭出,形成了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依靠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进一步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品;依靠创新,构建发展新活力。以市嘲获得感”为试金石,从“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再到“世界餐桌”,以拓展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让市场的活力、社会的活力、政府的活力更接地气,让社会和市场从区域创新发展中拥有“获得感”;依靠创新,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创新模式,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着力建设一批产城融合、惠及群众、风貌独特、影响远播的特色城镇。

互联互通构建开放新格局。依托十九大成果的机遇,积极走出去,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互动往来。打造中原城市群核心增长极,加强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杭州都市圈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协同参与产业分工,提升转移产业水平,推动合作领域向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拓展。进一步构筑起“郑州—港口”间经济快捷、低碳环保的物流大通道作用,完善提升既有公路货运场站功能,培育壮大郑州公路港品牌和集聚效应,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更多外贸主体和重点进出口企业。支持更多有条件企业在境外生产和经营,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境外研发和跨国并购,培育一批跨国经营运作的大企业。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高素质人才,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

纵观郑州的每一次“蜕变”,跨越式发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现如今,仅以“漂亮、现代、国际范”作为评价词汇,已不能精准界定郑州互联互通对跨越式发展的意义。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枢纽之城”实现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效率和促进城市加速发展,必须树立以“综合性”服务为核心的建设理念,围绕枢纽规划人流集散量大的会展中心、剧尝体育馆等对环境敏感性略低的功能互补型的理念,拓展枢纽投资模式和建设模式,研究以枢纽为中心的大型地下开放式的换乘空间布局等方面实现认识上的突破。笔者期待,在认识上突破后的郑州,不仅能用综合性的功能设计提升枢纽对于城市规划空间的支撑作用、以枢纽设施的立体化设计拓展城市向上下发展的空间,更能完善交通衔接转换设计提高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以此为突破全方位提优化,跑出从强大到示范的“加速度”,更绘就郑州这座“枢纽之城”的新蓝图。(田艳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