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高铁之争”的民生期盼

2017-08-14 09:36:5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黄亮亮

近期,京九高铁的“东西线之争”引发社会持续关注,河南《濮阳日报》发布的《九问京九高铁为何过濮阳不设站?》的报道更是刷屏朋友圈。然而各地的“高铁之争”其实从未停止过,有的争取高铁线路从本地经过,有的争取在经过的线路为本地设站,更有群众走上街头为“高铁”请命。

伴随高铁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极尽便利,“高铁”朋友圈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热情。对于拥有高铁站的城市而言,特别是三线城市,高铁无疑是一张漂亮的名片,可以快速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抢高铁”其实是人们为了自己家乡的发展助力,背后折射了咱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所以人们“争抢高铁”的意愿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必须在理性的框架之内。高铁的有序规划更不能被“民意”绑架,须要有科学的论断,得出科学的结论,才能让“高铁”之路更加平稳。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笔者认为“高铁之争”应该成为“高铁之问”。想让高铁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首先自身需要有“走出去”的硬货,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进行招商引资。然后在高铁网络中找准自己定位,明确自己的支柱性产业和经济短板。知晓上述两点笔者认为才能发挥“高铁精准扶贫”的物超所值,为城市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铁之争,说到底是争高铁给人们带来的福利与便利。高铁的快速建设就是回应了人们的期盼诉求。一些城市的高铁入选也将伴随其他城市的落选,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需要从大局出发,科学审视高铁线路之争。首先要考虑高铁建设的科学性、安全性、经济性、然后线路尽量拉直。如果沿线的城市没有搭上高铁的快车道,也可以修缮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工具搭上高铁的后尾。让百姓早日获得高铁红利才是高铁建设的初衷。

笔者认为,高铁争夺战不仅折射了民生期盼,而且也是公共资源的一次重新配置。应该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以上,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的监督,最大程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要想把“高铁之争”的结局讲好,必须让社会公众参与其中,让科学发展贯穿始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