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香见真章,档案助我共成长--档案工作小感
档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现今统一称作“档案”。它是多元文化的载体,对与国家和个人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档案的作用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一纸档案解千愁,它可以垂鉴历史,展望未来,启发决策思路。
初次接触档案管理工作是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从事办公室文书工作,那时我对于文书档案还不太了解,概念也很模糊,认为文件整理就是简单的存放就行,因为这样浮躁的想法,使我在工作期间犯过很多错误,经常因为文件存放凌乱在紧急查阅使用时手忙脚乱找不到,造成领导的不满,最后,通过部门主任的指导,使我意识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要养成“随办随归档”的习惯,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将来档案的利用提供真实原始有效的凭据。通过对文书材料的收集、修整、鉴定、装订、分类、编号、加盖归档章、编目、装盒、填写盒内备考表,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文书档案整理规则》来进行,使我深刻的体会到部门主任说的“档案整理不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但是一项精细化的工作”这句话的含义。从最初对档案一无所知,自己亲手制作标准档案盒标签,到全部完成项目这几年积累的档案,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历练与成长。
随后转战京沈客专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了解到由我们修建的京沈客专铁路也有专属于他的成长档案,我很好奇铁路建设的档案都有哪些,我请教了项目有相关经验的同事,才明白,项目工程建设中有文书档案、财务档案、合同档案、竣工档案、照片和影像档案等各种分门别类的档案归类,由各自的归口部门负责收集整理。
在项目档案整理过程中我积极转变了观念,从之前认为档案管理的实质和价值在于保管,转变为侧重查阅和利用。之前项目上传统的档案管理是将纸质的文字档案整理好保管起来不丢失就好,但是现代的档案管理是将档案拿出来供人利用,项目利用OA办公平台,使文书档案更加有效的传递,存档,已备查阅,以往纸质版的资料要是受潮、丢失都容易遗失重要的信息,而现在使用现代化办公平台,变被动保管变为主动服务利用的模式,用服务去挖掘潜在效益,所以一切都应以方便利用为基点。档案整理的目的是便于查找。纸质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利用计算机检索,方便快捷,并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发展趋势,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和软件,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档案管理工作上台阶,是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使命。
同时要做好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规范衔接。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文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的质量的好坏,没有高质量的文件作为基础,档案的质量就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由此可见,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建立在文书部分规范化处理文件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在实际的文件处理过程中,要时刻意识档案管理工作,从而真正实现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文书人员重视文件材料的质量,例如纸张的大孝文字的格式等都需要有一个标准。严禁使用圆珠笔、红墨水、铅笔等起草、修改和批阅文件材料等。
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归档、使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档案管理的关键点在于“随办随归档、谁办谁归档”,规定哪个部门产生的文件资料由哪个部门负责收集随时整理归档,建立源头管理模式,做到每一项工作完成以后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文件资料,并按要求归档保存。比如说科技档案需由工程技术部门人员收集、鉴定、分类、编号,整理归档,文书档案由综合部门人员收集整理,竣工档案由安质部门人员牵头负责收集。
特别是在工程竣工资料整理时,如果没有按照档案整理规则进行规范的整理,直接把项目部所有形成的资料全部直接打包移交,很多不需要归档保存的无查考价值的一般性材料也移交出去,占用了存储空间而且给查找带来了很多不便。
档案管理工作默默无闻却非常重要。短短的档案工作经历,使我意识到,档案是企业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就埋藏在档案之中,档案信息工作不仅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而且是体现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做好新时期公司档案管理工作,为公司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