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慈母盼儿归

2017-05-18 15:10:4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吴廷贵  审稿/周宇

本报云南昭通讯:孩提时,对妈妈是依赖,少年时,对妈妈是依从。只有当生命的时钟悄然过午,根根银针挑起青丝时,才真正理解和体会到那个神圣的称呼——“妈妈”。

都说,女人的肩膀如柳弯,男人的肩膀似铁坚。可妈妈的肩膀,既有铁般坚,亦不乏慈柔的绵。

我十一、二岁时,爸爸到外地务工,地里的农活,就都由妈妈来做。四月天,积冰初化,僵地复苏,又到了育秧的季节。妈妈一如既往地抓起扁担和土筐,同其他刚毅的农夫一起走向育秧田。途间的小路早被泥水淹没,难以寻得落脚之处。农夫们先行,刚迈出几步,两脚便陷了进去,拨脚,再陷,一步三晃,费力地向前挪着。妈妈个子矮,脚下又不稳,挑着担子,左摆右摇,随着双脚的深陷,篓筐已搁浅在泥水中。妈妈躬着腰,几乎是拖着筐在吃力前行,我刚要上去帮忙,妈大喝:“回去,水凉1我急忙退了回去,见妈妈像是贴在泥面上,我似呼听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声。

当时,我只是认为,妈妈能吃苦。如今忆来,那两串深深的泥窝,分明是两个大大的字——坚忍!那句“回去,水凉1倾注着满满的疼爱,她宁愿独自承受一切苦难,也不要我——她的儿子受到一丝伤痛。

岁月的双手,推动着四季轮转,也把妈妈的青春染白,置于髮角发间,把过往的深深浅浅刻满她的脸庞。我长大了,妈妈却老了。我在外地求学、工作,他们依旧守在家园,干着农活。刚开始,我本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心态,偶尔电话里报一声平安,权且缓解了牵念。

然而一篇日历,却把我的思想甚至灵魂都震撼得酥麻,并彻底洗涤。

去年腊月二十四回家过年,我与妈闲谈,无意中瞥见墙壁上的日历咋是“腊月二十五”?便问,妈妈轻描淡写地答道:“年中你去上班时,说腊月二十四能回来,我就把那篇折了起来,每天翻篇时就瞅一眼,算下还有多少天,这过得太慢了。你离家那么远,又是在工地上,妈每天都担心,怕你出啥事,每天都多翻一篇,觉得这样能离你更近一点。”边说边走了出去。

看着她微驼的背,我呆住了,又看着那“腊月二十五”,心骤然缩紧,强忍住泪水的下滑。我的妈妈,每天抚着日历,翻一篇,算一天。她的惦念与儿的行程同步,她的喜忧与儿的乐愁相牵。我好像从未离开过妈妈的视线,距离再远,妈妈心底相连的那条母子线也从未松颤。“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呢?回报的是什么?是让她等待!是让她担心!让她数着日历,盼着归期……

妈妈性格刚强。多年来的劳苦、心酸、无耐,从未向我提及过。妈妈睿智果断,一些我认为棘手的事,她总能快速地判断,并提出可行方案。妈妈真是我取之不竭的宝藏,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供养。

现在就想着,努力赚钱把妈妈接到自己的身边,下班进屋喊一声:妈,我回来了。喝她泡的茶,吃她煮的饭,虽然这对工程人来说显得奢侈,但想想都会觉得幸福,就更有奋斗动力!

母爱最低廉,付出不计代价;母爱最昂贵,任何回报都是广漠一沙。妈妈是一片海,深澈,博大。妈妈是一尊佛,教我深明厚慈,引我跬步芳华。(吴廷贵  审稿/周宇)

上一篇:细雨系起父子情
下一篇:星光旅途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