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已不是少年
■本报 陆 华 本报 杨 华 本报 赵 熠 刘昊亮
3月12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的大围山,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天明雨歇,云腾雾绕,一大早,一行坐汽车从半山出发,绕着弯急坡陡的盘山公路驶往谷底,去拜访一个叫作腊哈地的百年米轨站。
大围山山脚,昆玉河铁路伴随着南溪河蜿蜒前行。静谧的腊哈地站被绿色环绕,通过一座吊桥与河对岸的公路相连。一列蒙着篷布的列车停在股道上,出站信号机上的信号灯显示红色。
腊哈地站站长周文春说:“真是一场好雨,正好给车站降降温。”春雨淅沥,是腊哈地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候。
腊哈地站位于河谷地带,海拔220多米,由于空气对流弱,这里常年高温炎热,夏季气温在45摄氏度以上。车站一名职工说:“接一趟车,汗水就能湿透衣服,调一趟车,衣服都能拧出水来。”
今年50岁的周文春1992年就与腊哈地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用“八进八出”概括自己的经历:“参加工作时就来到腊哈地,那时候年轻气盛,下班后还与工友们一起下南溪河捉鱼,图个潇洒快活。”周文春8次离开腊哈地,又8次回来。
经过扳道员、连结员、调车员、值班员各个岗位的磨砺,这位50岁的站长身上展现出一种坚毅与沉稳,对铁路所担负的责任有了更深理解,对腊哈地更是充满家一般的情愫。
归来已不是少年。27年时光,改变了许多东西。腊哈地站机车转盘旁边的一株老榕树上垂下来的一根树根,从他刚来时才碗口粗,到如今已长至水桶一般粗;院子里一株百年香樟树上,长出了野生石斛;职工自制的蜂箱上,野蜜蜂也飞来筑巢……
但有些东西是永恒的,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大榕树下的机车转盘,已在那里运转了100多年;半山树丛中掩藏着一座黄色法式小洋楼,那是100多年前一位法国工程师的住宅……
周文春他们这一代“老米轨人”,听着米轨的故事,在米轨上奋斗成长,挥洒青春年华。记得腊哈地站最辉煌的时候,站区有200多名职工,每天接发列车20多趟,周边的楼房住满职工,非常热闹。如今,米轨列车运量下滑,大多数职工转往与准轨有关的单位工作,腊哈地站变得冷清了,曾经住满职工的楼房空空如也,站区职工缩减至40人左右,每天通过列车三四趟。
坚守腊哈地是一种责任。只要还有列车通过,他们就必须确保列车安全运行。同时,他们也是在守护一段历史,把百年米轨的故事继续书写下去。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