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开远米轨公交列车 钢轨上流动的历史博物馆

2018-08-12 09:36:1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云天收暑色,木叶动秋声。立秋刚过,位于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开远市景色宜人、绿意盎然。

从彩云路往东,步道幽深,法桐郁葱,这里是滇越铁路开远站所在地,也是开远人记忆里最热闹的街巷。如今,在寂静了15年后,旧时火车汽笛长鸣、旅客摩肩接踵的热闹情景,随着一趟列车的到来,再次回归人们的视线。

“米轨公交列车开行以来,每天基本都是满座,旅客不仅有老年人,还有很多年轻学子,他们大多是想通过火车了解开远这座城市,了解开远的历史。”8月8日17时,开远站客运员张其云一边组织旅客上车,一边向介绍米轨公交列车开行以来的情况。

7月20日,一列绿色涂装的复古米轨客运列车从开远站始发,沿途钟楼石桥错落、黄墙红瓦站房,滇东南地区的山幽水秀在11.6公里的距离里尽收眼底,让那些想要探究历史记忆、寻觅峥嵘岁月的旅客恍如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时光穿越之旅。

1910年,声声汽笛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滇东南大地。一夜之间,一个名叫阿迷州的小镇成了北上昆明、南下海防的重要交通枢纽。呼啸而来的米轨小火车,顷刻间让宁静的小镇变得喧嚣热闹起来。正因如此,阿迷州取意“开荒拓远”,于1931年更名为开远。

因铁路而繁荣的开远,被人们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洋火、洋布、洋油,电灯、电话、电报,这些当地人从未见过的东西,被火车一批批拉来,或中转交易,或就地安装。得益于线路股道密集,开远成为滇越铁路上最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大街上,穿长衫戴礼帽,就着路灯看书报成了时髦事儿。火车的到来,极大地开拓了开远人民的眼界,促进了开远城市化进程。

在很多老开远人的记忆中,彩云北路也被称作洋正街。滇越铁路通车后,开远迎来了一次次移民浪潮,人口由6000多人迅速增至8万多人,这其中有数十名法国人、500多名越南人随火车来到开远工作,洋正街就是当年外籍铁路工人在开远的聚居地。

小火车不仅给小镇带来了旺盛的人流,也拉开了开远工业发展的序幕。依托道路的通达,新中国成立后的诸个五年计划中,解放军化工厂、小龙潭煤矿、小龙潭电厂等大中型工矿企业落户开远,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远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成了云南历史上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城市。

小火车推动了滇东南地区的产业变革,改变了边疆人民的生活轨迹,但随着近年来准轨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完善,曾经引领发展的米轨火车,慢慢向历史深处隐去。百年岁月洗礼后,老旧的线路、斑驳的站房、缓慢运行的列车在褪去运输价值后,其人文价值正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

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和地方政府对米轨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正逐步加大,一大批米轨遗产再次得到保护开发和利用。

2014年5月18日,利用原昆明北站候车室重建的云南铁路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在8360平方米的展厅中,陈列着寸轨、米轨、准轨等上万件云南各个历史时期的铁路珍贵文物,成了云南人文游的必选之地。2015年5月1日,一列旅游小火车从建水县古老的临安站出发,驶过个碧石米轨铁路,途经流水潺潺的双龙桥、乡会桥等站,到达美轮美奂的团山村,成为米轨开发保护、路企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3年来,建水古城观光小火车旅游项目,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旅游者的观光体验,米轨工业遗产保护逐步实现了从封存到开放的转型。

在滇越铁路支线的起点,曾经的米轨特等大站蒙自市碧色寨站,也因电影《芳华》《无问西东》而声名鹊起,法式建筑群与滇东南红土地的“混搭”格调,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碧色寨站已俨然成了红河游的新地标。

如今,除红河州工业重镇开远市外,中越边境小城河口也已启动米轨旅游列车开发项目,曾经远去的汽笛声即将以崭新姿态再度回归公众视野。

百年米轨,百年历史。如今,米轨铁路正逐步向文化旅游功能转型,近代铁路工业遗产逐渐演变为钢轨上流动的博物馆,将为滇东南地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范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