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范雪艳:从橄榄绿到公安蓝 大山深处守望初心

2018-08-01 11:10:4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郝黎俊

本报讯(:郝黎俊)“87年11月5日,我光荣的穿上绿军装来到长城外的塞北军营,30年过去了,我军心不改,初心不忘,此时此刻,只想问曾经一起摸排滚打的战友们在家乡可好?”这是八一前夕,范雪艳写在自己朋友圈的一段话,军心不改、初心不忘,朴素的话语却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今年50岁的范雪艳是西安铁路公安局安康公安处紫阳站派出所巴山警务区的驻站民警。巴山车站地处陕川交界、环境恶劣的大巴山腹地,这里曾被评为整个襄渝线上隧道最长、桥梁最高、曲线半径最孝线路坡度最大、海拔最高、生活条件最差的车站。2014年初,在乘警支队工作出色的范雪艳却得知巴山小站不少人不愿意去后,主动向单位领导申请,毅然来到全处最艰苦的小站驻守。别人都说他傻。他却说,我是个军人,虽然退伍但不能褪色,困难考验面前要主动站出来。巴山车站周边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加上人烟稀少,经济落后,治安复杂,曾经这里是货盗最猖獗的地方,老百姓随意穿越铁路和大牲畜上道的问题更是家常便饭。工作开展相当困难。“在部队的生活里,我养成了懂规矩、听指挥、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注重细节的工作作风,对我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谈起部队的生活,老范这样感慨道。正是因为长期保持着“雷厉风行、细小慎微”个人习惯,范雪艳把巴山警务区的工作干得井井有条。在老范到巴山的4年半时间里,巴山警务区多次被评为成为全处、全局的治安安全文明岗,辖区持续1700多天无事故、无问题。而支撑起小站警务安全网的,是范雪艳长期风雨无阻骑车或徒步巡查线路、走乡串户,每天行程达30余公里。四年里他自行车换了3辆,脚上的皮鞋磨破了五双,资料记了厚厚六大本,签订各类铁路沿线安全责任告知书600多份,签订安全责任协议300多份。以心换心,老范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铁路沿线的村民对这个爱唠叨的范警官彻底心服口服,不少村民热心帮忙都成了老范的“编外”安全宣传员。范雪艳成为了小站周边职工百姓无人不夸的“范公安”。他建立的“全局明星警务区”也成为警民一家亲的见证。

“雷锋是每个当兵人心中的楷模,同样当过兵,我所做得还远远不够。”说起自己做好事的初衷,老范曾这样解释。实际上,在大巴山老百姓的心目中,这个朴实的汉子已是雷锋的化身。在巴山的每时每刻,看到周边人的难处与困处,总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忙。村民们都说他这人没有一点警察的架子,不仅对大伙特别亲切,还长期自掏腰包帮扶着我们这边特别几个家里贫穷的娃娃,村里人有啥急事一叫范公安准没错。在一次入户宣传中,范雪艳认识了留守儿童小东鹏。小东鹏的父亲早年因车祸去世,母亲身患重病却仍坚持在外务工,家里只有年仅10岁的小东鹏和年近80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得知小东鹏的困难后,家里条件并不宽裕的范雪艳义无反顾地把小东鹏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他将儿子小时候的衣服和课外书都送给了小东鹏,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0元给小东鹏作为生活费,并隔三差五地为小东鹏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在范雪艳的帮扶下,小东鹏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今年初还被评选为汉中市的美德少年。还有母亲出走父亲患有残疾的留守女孩王春兰、孤寡老人张军放、留守老人刘老太等等,这些曾都是范雪艳的帮扶过的对象。巴山镇活水村的希慕华老人是村里的老村长,更是一名老党员,“说起范公安的事,我基本都了解,也特别佩服他,他实实在在做到了一个党员的本分,大伙儿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

从一身橄榄绿到一抹公安蓝,他不忘军人本色,更牢记公安使命,用敬业担当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忠诚承诺,用无私奉献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执着坚守。范雪艳在巴山的付出在赢得百姓的点赞同时,也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赞许。2017年底安康市有4名公安民警当选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范雪艳正是其中之一,此外他还被评为三秦十佳铁道卫,荣获全局火车头奖章、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9次、优秀共产党员3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是写在大巴山隧道上的一句话,老范说这也是他自己的心声。“在巴山小站驻站的日子,虽然很苦也很甜,我将一直用心尽心做好巴山小站警务区民警,对得起曾经穿过的橄榄绿、现在身上的藏青蓝,以及头顶闪亮的警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