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谱写丝路新传奇

2017-05-17 10:06:4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下转A2版

■本报 嵇 红 唐克军

古道黄沙,驼铃悠悠。千年之前,驼队一步一步在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踏出一条丝绸之路,带去了中国的缎匹、绣彩、金锦、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驮回了金银、珠宝、药物、珍禽异兽、香料和竹布。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了亚欧大陆,实现了商务往来,更促进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

钢轨铿锵,风笛嘹亮。千年之后的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焕发出耀眼的光彩。驼队的背影已经远去,中国铁路总公司开行的中欧班列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使者”,在东西方之间架起经济交流的便利桥梁。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截至目前,总公司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3900多列。从第1列到第1000列,历时4年零7个月;第1001列到第2000列,历时8个月;第2001列到第3000列,仅用时6个月;预计第3001列到4000列,仅仅需要4个多月。短短几年间,中欧班列发展日新月异,开行数量实现几何式增长。

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表达对中欧班列的关注和支持。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德国杜伊斯堡港见证重庆至杜伊斯堡班列的到达;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向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提出了开行义乌至马德里班列的倡议;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统一品牌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

随着一趟趟班列密集往来于国门,沉寂千年的丝绸古道再度繁忙起来。

亮出“一带一路”金名片

东方风来,万物生长。5月的中国,万木葱茏,花团锦簇。5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献计献策。

孟春江南,草长莺飞。5月13日16时30分,满载小商品、服装等货物的X8024次列车从浙江的义乌西站缓缓开出,目的地是万里之外的西班牙马德里。这趟曾被习近平主席两次提到的中欧班列,已成为全球运行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铁路货运班列。除了“X8024”这个车次外,它还带着一个特殊的标记:2017年总公司开行的第1000趟中欧班列。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前一天,“1000”这个圆满的数字,是中国铁路向论坛举行献上的礼物之一。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也让参加论坛的各国嘉宾对“一带一路”的未来有了更多信心。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以其独有的战略眼光,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欧班列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了更好的发展。

在此之前,铁路对于开行国际集装箱班列的探索从未停止。从2005年的“如意号”到2008年的中、蒙、俄、白、波、德六国国际联运专列,铁路成功开行了多趟示范性专列,但都没有发展成为定期开行的班列。

直到2011年,中欧班列(重庆至杜伊斯堡)成功开行。铁路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实现了沿途海关监管互认,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针对沿途低温难题,研发出的特制保温材料给货物穿上“水背心”,卫星定位跟踪系统解决了货物运输安全问题。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2011年3月,中欧班列(重庆至杜伊斯堡)实现定期开行,有了自己的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当年,班列开行17列。

2011年17列,2012年42列,2013年80列,2014年308列,2015年815列,2016年1702列——浏览中欧班列2011年至2016年的开行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在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增长得更快。

实际上,正是“一带一路”的广阔天地给了中欧班列驰骋的舞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我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贸易通道和贸易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中欧班列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密集开行的中欧班列,已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亮丽风景。而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践行者,中欧班列也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打造欧亚经济发展轴

2017年4月29日,首趟由英国驶往中国的中欧班列结束1.2万多公里的旅程,满载32个货柜的母婴用品、软饮料和维生素产品等抵达目的地浙江义乌。至此,中欧班列运行范围覆盖西欧主要国家,并成功实现往返。

英国首相的全球业务大使罗伯特·索姆斯认为,这趟班列比海运快速、比空运便宜,英国向中国直接运输产品有了新方式。“对于开展对华贸易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他说。

(下转A2版)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