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携手百万农民兄弟奔小康

2018-11-06 08:33:1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铁路飞速发展,阜阳地区出现闻名全国的外出务工潮。阜阳站由小变大,每年列车开行数量和旅客发送量由1978年的4列、58.4万人次增加到目前的140列、逾900万人次,强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本报 陆应果

“1978年前,阜阳站不过是皖北青阜支线的一个尽头小站,年旅客发送量不到60万人次。”阜阳站职工李成林回忆,“围绕青阜线,阜阳站建成2条股道、2个售票窗口,开行客车2对、货车4对。由于运力有限,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动用货运棚车载客,车厢漆黑、无窗口、无卫生间、无取暖设备是旅客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人口超千万的地级市之一,是闻名全国的劳务输出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纷纷外出“淘金”。每到春运高峰,阜阳站常不堪重负,列车严重超员,无法满足大批农民工外出乘车的需求。

“当时,阜阳站仅有能容纳300多人的狭小候车室,站前广场尘土飞扬,遇上雨天,泥浆四溅,成千上万的旅客一身泥,连如厕都困难,真是吃尽了苦头。”谈起当年的情景,阜阳站老职工张林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的阜阳站没有始发列车,每天停靠的列车只有五六对,加上1对临时增开的代客棚车,每到春运高峰,火车站广场常常人满为患。

“出去时,蛇皮袋里装被子;回来时,旅行包里装票子。”这是当时外出农民工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安徽铁路建设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建成通车,阜阳编组站启用。2007年,铁路部门投资十几亿元对阜阳站进行改造,扩充能力。2008年,阜阳站改造完毕,成为安徽境内首个拥有无柱雨棚、候车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客站。2009年12月,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竣工。2013年12月28日,阜阳至六安铁路通车,阜阳地区铁路运能进一步提升。

“走出家门挣大钱,脱贫致富在当年。”这句流传甚广的阜阳民谣,真实反映了安徽农村“外出一人、致富全家,一户打工、带动全村”的深刻变化。

“1987年,阜阳市外出务工人数只有35.5万人,劳务收入4亿多元。”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董晓红介绍,“目前,阜阳市已有305万劳务大军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这些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可创收千亿元以上,劳务经济已成为阜阳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受了城市文明熏陶的返乡农民工以全新的理念和知识造福家乡,带着先进技术和资金返乡创业,涌现出安徽蜜香村食品有限公司刘影等一批返乡创业标兵。截至2017年底,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就业42.4万人,新增企业、个体户24.2万余个,返乡创业人员达5.8万人,带动就业12.7万人;在县域内就近就地就业农民工已达70万人,比2008年增加48万人。

40年来,阜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连接青阜、商阜、漯阜、阜淮、京九、阜六6条铁路的重要枢纽。从昔日的二等站到现在的京九线一等站,阜阳站列车开行数量迅速增长,为精准扶贫、服务“三农”提供了运力支撑,每年发送以农民工为主的旅客900万人次以上。

近年来,随着合肥、蚌埠、淮北、淮南、六安等城市相继通高铁,阜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普速+高铁”的换乘方式外出。

“一张车票就是一张请柬,拉近了铁路与千万旅客的距离。进入新时代,购票方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该站营销科科长袁晓伟感慨地说,“如今,旅客在网上就能轻松购票,在车站排长队的场景已经成为历史。”

“网络购票、电子支付、自主选座、接续换乘……这些措施让旅客获得满满幸福感。”该站客运员李玲玲说,“阜阳地区铁路快速发展,当地百姓的出行体验一年比一年好。”

阜阳百万农民工奔小康的画卷,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透过他们乘车外出的变化,可以触摸到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发展变迁。不久的将来,商合杭、郑阜等高铁将陆续建成通车,阜阳地区旅客的出行之路将更加方便快捷。

本文图片由陆应果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