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江水连天处 双塔越五峰

2018-09-25 19:18:0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吉占莉 吴 鹏 朱斌典

九月初秋,酷暑稍解,白云青山衬托之下,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落成的双塔以威武的雄姿屹立于滔滔江畔。

9月9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建设的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主塔上横梁完成浇筑,标志着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主塔工程全面完成。

精雕细刻,展现五峰造型之美

北主塔总高度为203米,由上游塔柱、下游塔柱和塔柱之间的上下横梁构成,混凝土总方量近3.9万立方米。上横梁由上部装饰块、中间横梁主体和下部装饰块3部分组成。上部装饰块与两侧塔柱鞍罩房高低错落,尺度相宜,挺拔向上,形成写意的五座山峰,与南岸的五峰山遥相呼应。下部装饰块呈不规则复古祥云形状。上横梁外观精美,视觉效果好,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是建设指挥部和中国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经过大量方案比选后设计的,体现了建设团队的集体智慧。

如何将视觉效果完美展现在长江之畔,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巨大考验。为此,建设指挥部以工程品质为核心,多次组织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召开专题会,不断优化上横梁施工工艺,采取了很多细致又有效的工程措施,运用BIM技术开展上横梁复杂造型的三维可视化交底;通过钢筋预弯,确保绑扎精度和保护层厚度;采用外模整体化预拼,提高曲线控制精度;采用小钢模微调内腔线型,控制底板厚度;通过底板预张拉,优化混凝土内部应力。在建设指挥部带领下,参建各方携手奋进,将蓝图变成现实。

殚精竭虑,浇灌主塔“茁壮成长”

“五峰山长江大桥北主塔是大桥最高的一个塔,也是唯一的水中塔,基本每道工序都面临众多的难点和风险,每个环节都要深思熟虑,要想方设法地规避风险和预防缺陷。”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连镇铁路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汪成龙由衷感慨道。

北主塔桩基础采用70根桩长85至100米的变径嵌岩桩,桩基直径在顶部37米处由3.1米变为2.8米,桩底嵌入微风化石英闪长斑岩16米以上,市场上仅有少数专业队伍能够进行如此大型的钻孔桩施工。项目部提前谋划,率先在国内几个大型工程基础开工前与国内3家优秀的专业钻孔队伍签订合同,要求选用技术性能先进的全液压动力头气举反循环钻机。通过提升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项目部在短短6个月时间内就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大型桩基础施工。

主塔承台围护结构采用哑铃型双壁钢围堰,钢围堰壁厚2米。围堰总高度达30米,重3000多吨,其运输、吊装和下沉均考验着建桥队伍的施工水平。桥址区航道狭窄,航运十分繁忙。除此之外,桥址下游100米处有两条超高压电缆跨江而过,净空高度仅50米,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施工人员头顶。一旦起重船发生溜锚碰撞线缆,后果难以想象。面对上述诸多难题,建设指挥部先后组织召开多次专题会,项目部更是对专项方案进行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钢围堰滚装上船工艺,每个环节都可靠受控。首节钢围堰采用两台1200吨起重船整体抬吊,总计投入大小船机设备近30台,整个施工过程中高压电缆、各类船舶始终安全无恙。

钢围堰封底是大型基础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封底后漏水则是钢围堰施工中的一个大概率事件。大桥北主塔钢围堰封底面积近3000平方米,混凝土方量约1.3万立方米。如此大仓面封底,在国内实属少见。如何防止钢围堰封底后漏水?是摆放沙袋还是铺设钢板网?是铺洒碎石还是沉放竹排?技术骨干们聚在一起开拓思路,各抒己见。大家想了一个又一个点子,项目部最终决定采用二次封底工艺,把常规封底无法控制的隐患压缩到第一次封底调平层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保证了第二次封底的质量。二次封底创新工艺在钢围堰封底中获得巨大成功,如此大仓面封底能做到滴水不漏,在全国类似工程中十分少见。

塔柱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模板和作业平台合为一体,顺着塔柱外壁一节一节爬升、一节一节浇筑,是塔柱施工的核心设备,更是工人高空作业的安全保障。常规的液压爬模施工中,为防止爬升不均匀,爬模转角处常常需要断开,爬模的作业平台无法实现全封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个问题,项目部组织相关单位对爬模结构进行优化,在塔柱倒角上增设爬升轨道,优化爬模架体结构整体性,提升架体稳定性和抗风能力,扩展了爬模转角区作业空间,真正实现了四面全封闭作业,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

塔柱施工周期长,工期计划细排到了每天,工人们常常需要不间断轮班作业,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定点跟班。高强度的工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大考验,但大家依然斗志昂扬,不畏艰辛,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塔柱节节攀升,施工环境却越发恶劣。不论严寒酷暑还是寒冬腊月,管理和作业人员始终奋战在一线,塔顶作业平台始终少不了现场负责人方龙的身影。他说:“主塔施工目前就是大桥的关键工程,一天也不能耽误。这里是我的岗位,我不能离开。”

北主塔施工历时近千日,逾200米的塔柱融入了建桥人敬业奋斗的汗水和无数的聪明才智。项目部参建员工始终以建设精品工程为己任,不断研究改进施工工艺,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精心浇灌主塔“茁壮成长”,使之稳稳地矗立于长江之畔。

科技引领,建造世界一流大桥

五峰山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在国际上没有现成的建设经验可以借鉴,必须研究关键技术,破解技术难题。在今年8月召开的大桥半年度科研工作会议上,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史良洪强调:“必须充分认清大桥科研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既要跟大桥‘2个首座’的地位相匹配,又要对‘科技连镇’起到有力支撑。”在北主塔施工过程中,建设指挥部组织参建各方积极开展了科技攻关和创新应用。

建设指挥部组织施工、设计单位积极开展“四新”技术攻关,完成了混凝土温控、混凝土电加热及高塔混凝土防风保温3项关键技术研究。根据“内降外保”的温控原则,他们在混凝土内部采用冷却水管通水降温的方式,并设置温度传感器自动观测芯部温度,在混凝土外部用自限温电热带加热和橡塑海绵包裹保温,保障混凝土拆模前内表温差满足要求。混凝土拆模后,他们在混凝土表面采取立即喷涂养护液及覆盖塑料薄膜的措施;在爬模外侧用双层防风防火布,沿爬模系统内侧挂设,保障混凝土拆模后环表温差满足要求。

项目部认真开展BIM技术应用,对进度管理、质量安全、三维技术交底、物资调配等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动态把控。

项目部还结合工程实际开展了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控制及运营维护、复杂条件下铁路特大桥梁基础施工、主塔混凝土养护等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一大批科研成果,既保证了工程优质、高效、顺利完成,又促进了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

江水连天处,双塔越五峰。现在,五峰山长江大桥建设已从下部工序转换到上部工序。勇于创新创造的大桥建设团队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深化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进一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打造精品,在巍巍五峰山下抒写精彩传奇。

本文图片均由吉占莉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