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爱桥痴桥 初心不忘

2018-07-21 09:56:4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上接A1版

(上接A1版)

窍门就是严格执行工艺标准

落实标准是我们保证安全的必经之路。只有将各项标准都落实到位,我们才有可能减少故障、保证安全。工程质量达标没有别的窍门,关键就是严格执行工艺标准。

在宝兰高铁介入检查工作中,陈忠祥一次次爬上几十米高的桥墩,一遍遍进入寒冷刺骨的隧道进行精心检查。他和团队成员走遍了宝兰高铁59座桥梁、37座隧道,检测了近万个桥梁支座,对156公里隧道进行逐米敲击检测,先后检查出桥梁方面问题5343个、隧道方面问题22097个,对检查出的各类桥隧问题及时进行逐一整治。通过现场介入检查的实践,他和团队成员积累了一整套高速铁路前期介入和静态验收的工作方法、经验,为高铁开通运营后的检养修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他常对工区职工说,高铁时代要牢固树立“高铁安全无小事”的思想,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执行中国铁路总公司、兰州局集团公司相关专业技术规章要求。他坚持标准、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得到监理、建设单位的认可。有些工程单位的领导向他发出邀请,给予高薪待遇,都被他婉言拒绝了。陈忠祥深情地说:“我是铁路培养出来的,拥有的技术和获得的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更属于工务段,我必须和兰州局集团公司在一起。”

多年来,他致力于全局集团公司工务系统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业务培训,完成桥隧、线路专业相关的局级、站段级培训98期,授课2768课时,培训学员8026人。另外,他参与全局集团公司线桥技术骨干培训班4期、技术交流协作3次、局集团公司科技成果推广活动1次。经他辅导培训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多达100余名,他带出了4名全路技术能手、十几名兰州局集团公司优秀技能人才和兰州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

这些年来,他编写和主编出版了《桥隧单项作业标准》《桥隧工岗位必备技能》《桥隧工星级达标》等技能培训教材;在《中国培训》等刊物发表技能培训论文3篇,其中2篇论文获奖。

2017年,他牵头负责的工作室被命名为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作为领头人,他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誓言要把所学的知识都教给年轻的下一代,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工人,让工匠精神血脉传承。

一线才是最大的创新舞台

随着兰州局集团公司步入高速时代,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给铁路工务养护作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陈忠祥深刻认识到:线路质量是工务的饭碗,线路安全是工务的命脉。“以精良、优质、稳定的线路质量确保安全畅通,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实现了最大的效益。”他说。

“技术创新并非实验室独有,一线才是最大的创新舞台。”这是陈忠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4年6月,他发现陇海线1487公里474米处南河大桥安装的板式橡胶支座中有4孔梁的7个支座处于悬空状态,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按常规,整治这样的病害不仅需要中断行车,而且还要耗费大量资金。他大胆提出运营线不封锁线路整治桥梁支座病害的方案,采用新开发的WS混凝土粘合剂砂浆进行捣垫,在不中断行车的情况下破解了支座悬空的难题。

多年来,他创建的更换K型扣件三步作业法有效解决了运营线钢梁桥明桥面大修中的行车安全和作业质量问题,被兰州局集团公司广泛推广使用;研发的小型双面筛沙机改变了传统筛沙机效率低、耗电量大、占用场地大的弊端;发明的桥枕钻孔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使桥枕加工优良率从80%提高到了98%,降低能耗约33%。此外,他还优化了套箍整治混凝土桥墩风化病害工艺、新运营线桥梁支座首次维修工艺等多项桥涵病害整治工艺。

2010年,在陇海线36座圬工梁桥的护轨改造施工期间,他归纳整理出了Ⅱ型混凝土轨枕护轨间距改造的几个关键技术要领,革新小工具2件,创造经济效益26.4万元。2011年,针对陇海线旧圬工梁泄水孔过短造成梁体腹板混凝土开裂、主筋锈蚀等病害的实际,他提出了圬工梁泄水孔接长改造新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宝兰高铁桥梁采用目前最新球形钢支座。面对新产品,陈忠祥和建设、施工单位的诸多技术人员对安装标准和精度要求都不够熟悉,因此施工中多次出现质量问题。面对此种情况,他和团队成员对桥梁支座的设计原理、安装应用等进行研究,花费近百个小时做动画、制作PPT课件,先后举办多次系列专题讲座,并近百次到现场指导。同时,他带领大家开展《客运专线桥梁支座转角快速检测创新》课题立项攻关,总结提炼出了高速铁路桥梁支座转角4定4测2点检测法,有效解决了检测效率低、检测不完整和检测数据不全面等问题,提高了桥梁支座的测量精度和速度,赢得多方高度评价。

近年来,组织上多次让陈忠祥从事车间管理工作,他都婉言拒绝了。“一个人只有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把‘责任’二字挂在心头,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如果我从事了管理工作,就意味着要离开创新平台,整天忙于事务,势必影响我开展科技研发。”陈忠祥坚定地说。

58岁的他,虽然还有两年就退休了,但依旧满怀激情,穿梭在大大小小的桥梁间、隧道内,用自己的慧眼为桥梁、隧道“把脉治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渭水与陇山间的钢铁大道。他不忘初心,正继续为全面构建创新型、开放型、智慧型兰州局集团公司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