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春运变迁
在北起抚远南至三沙,东起黑河西至喀什的广阔大地上,正进行着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春运”。铁路作为“春运”的主要交通工具,承载着中国人回家的愿望。
1954年随着铁道部成立春节旅客输送办公室,春运的历史随之开启。当时的日均客流为73万人次,累计发送旅客3000万人次。是那一年中国铁路对国家对人民交出的春运成绩单。“春运”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还是得从改革开放开始算起。1979年,我国春运历史性突破1亿人次。改革的春风让中国的人口大规模的流动,收入的增加让人们有闲钱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加上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旅游流开始在“春运”汇集。到了2017年铁路春运的日均客流已超892万人次,累计发送旅客3.57亿人次。有力的维护了社会稳定家庭和谐。
铁路春运作为一项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根深蒂固的“家文化”有直接关系。当然了,幅员辽阔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回首60年春运历程,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鲜明的特征。像是祖辈年轻时候的春运:车票手写、车速缓慢、单线运行、站站停靠条件十分艰苦。到了父辈年轻时人口流动越加的频繁,更加多的人加入了铁路春运之中。绿皮车一票难求,于是出现了“焖罐车”和“厕所票”。但是回家的愿望让父辈们不惧艰苦。到了90年代红皮车,蓝皮车逐渐接过了春运的接力棒。过去人挤人时间久的乘车体验得到极大改善。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站上了历史的舞台,高铁出现在了我们公众的视野。高铁准时便捷,舒适方便在软硬件方面都超过了火车,成为人民出行的首眩
今天,中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12.7万公里,其中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铁超过2.5万公里,接近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位居世界第一。而这背后离不开长年累月忙碌在铁路一线的百万铁路职工,是他们撑起了中国这个国家的钢铁脊梁。
60年的铁路春运,相对于中国的历史来说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社会来说却值得大书特书。中国铁路她守护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们回家的时候提醒我们不要忘本,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激励我们再接再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