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驻村第一书记的乡土情怀

2017-06-13 17:24:2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上接A1版

(上接A1版)

李秀娥是先于葛明涛7年到村的大学生村官,对葛明涛的到来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有着发言权。李秀娥说:“我们现在所在的村室,原来空荡荡的,连把椅子都没有,是你们铁路部门给村室配备了会议桌椅、电视、电脑以及网络设施等。”李秀娥指着一个悬挂于村室门前的“清风箱”告诉,葛书记驻村后,还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在村内显著位置设立了党务、村务公开栏,及时公开相关事项,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开展“清风箱监督微权力”行动,随时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在“清风箱监督微权力”记事簿上看到,今年来,他们通过“清风箱”,解决了村民10件难事。

“过去,找村干部反映情况、开证明、盖章等,都要到田间地头。现在,到村室就能找到他们。”李秀娥告诉,葛书记来后,4名村干部坚持按点上下班。如今,村干部在村里的影响力和威信有了很大的提高。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一心为民,扶贫工作就有了扎实的基础!葛明涛认为,作为第一书记,不是自己做英雄,而是凝聚团队力量,助大家成英雄。

这或许正是当好第一书记的精髓。

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创建特色产业,推动精准扶贫稳步发展

77岁的郑凤云大娘走在去往丁河楼村开源木材加工厂的路上。提起葛书记,大娘用当地方言说:“管、管、管。”同时,大娘还伸出了大拇指。

郑凤云是村里的贫困户,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村里有了木材加工厂,她就来这里打工了。“就是摆摆木条儿,不累,一天能挣60块钱。”郑大娘布满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丁河楼村有木条加工的历史,在产、销、运等方面有很成熟的渠道。村里原有木条加工个体作坊26家30个锯台。葛明涛驻村后,积极与木条加工个体户协调沟通,鼓励他们带动更多有能力的村民开办木条加工作坊,形成丁河楼村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的留守人员就近就业。目前,全村已有木条加工作坊50家80个锯台,帮助近300人就业。

木条是制作木板的原材料。如果延长木板加工产业链,帮助村民开办粘板厂,既能消化当地的木条,又能提升产品附加值,何乐而不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筹建木材加工厂时,葛明涛犯了愁,原因是没有牵头人。葛明涛思来想去,决定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袁海鸥、袁雷松是村里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分别在山东和浙江长期打工。两人回乡探亲期间,葛明涛与他们交流,谈了自己的想法,并带着他们到山东部分厂家考察。

“感觉这个生意能做。”考察结束,两个年轻人动了心。葛明涛趁热打铁,联系场地,建设厂房,又帮助申请了30万元的扶贫资金……去年9月,木板加工厂开工,静寂落寞的乡村响起了机器运转的音符。

“计件给工资,平均每人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袁海鸥说,“只要贫困户愿意来,我就给开工资。”

“人不能只顾自己,要多为贫困乡亲想想。”葛明涛的胸怀深深地影响着袁海鸥。袁海鸥告诉,在他这儿工作的60多人,基本上都是当地的贫困人员。

在兴建实业的同时,葛明涛丝毫不敢荒废了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年轻人外出务工后,老人耕种土地太辛苦太困难。”据葛明涛介绍,他们根据村民家庭情况,流转了800亩土地,建设果园。如此一来,村民有流转土地的收入,还有到果园打工的收入。

贫困户丁庆信家有土地2.2亩,土地流转前种一茬麦子、一茬玉米,除去成本,收入不到2000元。土地流转后,流转收入加打工收入,丁庆信一年有近6000元的进账。

只要有土地,果实就会发芽生长。只要有思路,并积极践行,就能托起一轮摆脱贫困的新生太阳。

只要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就感觉这个村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刘店乡党委书记张自立讲述了一件他在丁河楼村看到的事情:那天,他陪市县领导到丁河楼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路过一户村民家时,看到一名五六岁的男孩提着一个装满垃圾的桶往村里统一建成的垃圾池里倒垃圾。一行人被男孩的举止打动,纷纷议论。他们从男孩的身上看到了丁河楼村的变化,更是看到了丁河楼村的美好明天。

葛明涛任驻村第一书记后,争取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60.8万元,同时募集资金300多万元,修建垃圾池55个,购置垃圾箱180个,铺设污水管道2500米,安装路灯130余盏,整治坑塘2000平方米,硬化地面2000平方米,硬化道路3公里,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抄…对这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葛明涛极少提及。让他动容并最为上心的是村小学复学的事情,是孩子们的教育与成长问题。

丁河楼村有一所小学。葛明涛来时,小学因生源、师资等原因关闭了。适龄儿童要么到城里寄宿上学,要么每日步行两三公里到外村上学。孩子们辛苦,家长们心疼。

经过调查,葛明涛发现全村仅小学1至3年级的适龄学童就有65名,其中迫切需要上1年级的学生多达33名。

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是村里的希望,是家长的宝贝。葛明涛向上级教育部门汇报,走访曾经在村小学上学并走出这片土地的成功人士……很快,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向了这方土地。商丘市虞城县教育部门派来了4名支教老师;刘店乡重新核定老师编制;郑州局送来了教学器材、图书,以及学生学习用品;村干部、村民拔野草,平整操场,粉刷墙壁……去年9月,修缮一新的丁河楼村小学再次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小学紧邻村委会。“只要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我就感觉这个村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葛明涛经常去学校转转,与孩子们做游戏,解决老师困难。

葛明涛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面写有“党的好干部 驻村为民 造福百姓 无私奉献”字样的锦旗。这是丁河楼村村委会和全体村民赠送的。驻村以来,葛明涛获得了商丘市“十佳驻村第一书记”等众多荣誉称号,但他最看重的还是村民们对他的评价。

大德无碑,大道无形。谁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就把他刻上心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